《赛车风云》为何不够火 引进片名少“激情”

《赛车风云》海报


 

  电影《赛车风云》已经于4月15日在全国上映,该片在北美上映的首周末票房就“飙”到了7251万美元,坐稳了北美票房的榜首,但是,《赛车风云》在内地的表现却很是“庸常”。记者发现,其一部分原因居然在于片名“不给劲”,很多观众误以为这只是一部与赛车有关的电影而将其忽略,而不知道它是风靡全球的经典电影《速度与激情》的第四部。看来,译制片的“中国名”也是很有学问的,而记者在采访有关业内人士时,很多人都表示,译制片的名字还是缺乏“激情”。

 

 

  -真的《速度与激情》不敢起“真名”

 

  融合了香车、美女、极速、警匪、动作的《赛车风云》源头是2001年问世的《速度与激情》系列,当时该片炫酷的飙车场面引爆的赛车旋风可谓席卷全球,引发了众多同类型电影的热拍,以速度、赛车为名的电影也在随后如雨后春笋般滋生。

 

  然而作为第一次被国内引进的《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速度与激情4》为何没有打出其《速度与激情》的“经典旗号”?对此,记者了解到, 去年国内引进的一部德国赛车影片上映时的片名叫《速度与激情之A2狂飙》,有关方面觉得如果这次叫《速度与激情4》怕观众有所混淆,迫不得已,该片只能起了一个与速度和激情不沾边的名字——《赛车风云》。

 

  不过,就算是为了与那部德国片有所区分,《赛车风云》的名字还是无法让很多观众“提起兴趣”:“这个名字不知所云,而且听上去有点山寨、有点过时,我还以为讲的是赛车手的故事呢,扫了一眼片名就没在意。”如今,《赛车风云》上映后首周末票房表现很一般,只有1500万。

 

  -电影名称也能“化神奇为腐朽”

 

  其实引进大片因译名不当而影响票房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2001年的歌舞大片《红磨坊》在引进时被改名为《梦断花都》就令很多观众一头雾水,当得知就是《红磨坊》一片后,人们才“意想不到”地感叹:“这个片名改得多此一举。” 同年引进的另一部美国进口大片《兵临城下》,译名被更改为《决战中的较量》也曾引发观众不满:“《兵临城下》忠实于原名,上口、传神,观众又熟悉,为什么引进后还要改呢?” 同样“化神奇为腐朽”的例子还有电影《痴男怨女》,这部根据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传世作品《温莎夫人的扇子》改编的电影彰显出王尔德“讽世喜剧”的经典风范,然而当时该片俗气的片名却难以概括出其精华信息,颇受观众“诟病”。

 

  2005年,中国曾引进了一部美国影片叫做《空姐》,当时新影联院线负责人高军给这个直译过来的片名加了两个字,变成了《美国空姐》,“就这两个字,发行方告诉我,至少增加了200万的票房。”高军表示,为影片起名要吃透观众的心理,“之所以给空姐前加上了‘美国’两个字,一是为了扩展其商业味道,让人一看就知道该片来自电影工厂好莱坞;二是与之前的奥斯卡获奖影片《美国丽人》相呼应,增大空间联想。否则,人们很可能以为《空姐》是个行业纪录片或者教学片。”

 

  -内地片名并不比港台差

 

  在许多内地观众脑海中,总是觉得内地片名不如香港片名生动的印象,比如内地上映的影片《史密斯行动》在香港翻译为《史密夫决战史密妻》,后者就被认为比前者更为鲜活。 对此,记者采访了上译厂有关的专业翻译人士,他表示,对于片名是很难用一种标准来评价的,总体来看,香港和台湾的起名水平并不比内地高多少,香港片名总是故意变得夸张,到处都是“虎胆”、“威龙”、“夺命”与“惊魂”等等。而台湾译名中也总充斥“追缉令”与“总动员”。而相比之下,内地的片名也不乏精品,比如《云中漫步》,比港译《真爱的风采》和台译《漫步在云端》要高出一筹;《魂断蓝桥》这个经典片名也是吃透了原作精髓又适应中国市场;而当初《碟中谍》的片名就是中影集团开了十几个回合的会议,由发行公司的一名经理想出的,虽然只有简单的三个字,却简练而令人印象深刻。

 

  高军表示,香港和台湾的译名偏于商业,而内地译名更注重文化,两者皆有利弊,不必相互模仿,而是应该发挥各地的特长,找到契合各自市场的名字。

上一页123...11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