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烈》高群书:我做的是“小龙虾”电影

西风烈

导演高群书称《西风烈》是“小龙虾”,初次尝试需要勇气


  两年前,高群书《千钧。一发》票房惨淡,却赢得了不俗的口碑和几个奖杯。如今,充满商业元素的《西风烈》上映在即,两个男主角拔枪对决的海报时不时冒出在京城道路的两旁的广告牌上,《西风烈》却在媒体场之后迎来两极评价。据说在我们这个对话之前,高群书已经“舌战群记”整整一个下午了。

 

  记者出身的高群书,在反复亮出底牌,希望获得理解——拍电影其实只想做出可复制的案例,《西风烈》是模仿好莱坞的类型片。

 

  他甚至打出生动的比喻“《西风烈》就像小龙虾,不是人人都能在第一次吃的时候接受它”。

 

  《西风烈》动机:做一个万用的电影配方

 

  新浪:我看了很多你最近的访谈,你好像一直在强调这个电影是您想做一个类型片的尝试。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个东西?

 

  高群书:因为对于我来说,我觉得中国的电影的工业现状不可能做出一个特别完美的,真正可以和好莱坞相提并论的电影——这是我们整个大环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应该把电影的工业做出来,把我们的类型片做出来。其实也就是做一个可以复制的、可以批量生产的案例。做《西风烈》之前,我的上一部片《千钧。一发(纪实风格讲述一个警察拆弹的真实故事,由非职业演员出演主角)》发行失败,所以当时我想做一个纯粹的商业片,并且不是大投资的。因为我知道,和张艺谋、冯小刚他们比起来,我是后进者。8千万到1个亿这样规模的投资,会有很大的压力。我也没有经历过张艺谋、冯小刚他们这么多年的磨炼。那我当务之急就是——给我、或者比我更弱的这些导演,去制作一个可操作的样板,也就是做一个故事比较简单的类型片。首先我想好了,它是一个动作片,其次它是一个用动作讲故事的电影。我想架构一个可复制的,简单的电影,不要有太多的创作性,谁都能把这个东西完成。只要按照这个配方去做,它就起码能让电影回本。我觉得中国电影能回本是一种特别大的胜利。每年有多少电影是连本钱都回不了的。

 

  新浪:你觉得可以做出一个配方来,只要大家按照这个配方去制作,这个电影就会回本?

  高群书:对,就不赔。

 

  新浪:这个配方是怎么样?

 

  高群书:对于《西风烈》来说,首先它是一个类型片,但是它又不是一个单纯的类型片。因为这是给我们目前中国的现状造成的,我觉得不管什么东西,你到了中国必须有它的本土化和适用性。类型片到了中国,一定要是多种元素配制的,你可能再上喜剧成分,也可以再加上惊悚的成分,增加它的保险系数和对观众的吸引力。第二个你在制作资金的构架上,你也不需要特别特别多的钱去做。第三是比较实际的,也是比较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演员阵容。因为你知道,老板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演员,特别是当导演没有太多的资本可说的时候,就得先看演员,他才敢投这个钱。这样几个元素搭配出来的,谁都可操作这种电影。

 

  新浪:像万用的一样?

 

  高群书:对。

 

  新浪:可是你为什么没有把导演的个人能力算进这个配方里去?

 

  高群书:我在搭架这个片子的时候,高群书这个名字是没有的。当时我只拍了一个《东京审判》和《千钧一发》,非常少的人知道我。但是后来在搭建《西风烈》的过程中,我拍了《风声》。所以那时候我是无法依赖《风声》成功带来的东西的。现在有人说,你有《风声》,大家对你有期待。但实际上我做这部电影的时候,这些都还没有。我的动机。就是做一个电影的配方出来。

 

  面对极端评价:我知道媒体记者不会喜欢这个戏

 

   新浪:从最早的电视剧,一直到《千钧一发》、《风声》,除了《东京审判》之外,我觉得你得到的褒奖的声音都是很大的。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到了《西风烈》之后,出现了两种极端的评议?而这部电影还是在你创作状态非常好的前提下去做的。

 

  高群书:其实我没那么顺利。我做《命案十三宗》的时候,大家都笑话我。说你拿5万块钱拍出来的东西,怎么可能好?但是它火了。《征服》拍完之后,然后所有的发行商看完之后,都说你这个片子我们无法认可,为什么?因为前面你那种纪实风格的成功了,现在说你纪实吧,你又用了很多演员,说你是电视剧吧,你没有大腕。只有一个特别热爱纪实片的开饭馆的女老板,她喜欢这种风格,她借钱买了这个片子。最后她是最大的赢家,我都不是最大的赢家。所以说《西风烈》实际上也是这样的。我知道媒体记者这个层面的人不会太喜欢。

 

  新浪:为什么?

 

  高群书:因为没有遵循他们认可的规律。

 

  新浪:你觉得他们认可的是什么规律?

 

  高群书: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我举个例子,昨天我参加了一个研讨会,当代电影中心的几个人说得我特别信服。他们按照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来看这部片子,看出了很多问题。比如说铺垫不够,人物动机不够。比如应该在前30分钟把所有的背景交待清楚,然后才开始进入。例如说要说一个人自恋,那最好有信号,最好这个人的车里贴满了自己的照片。必须有这个东西,没有这个,这些观众就不认可。觉得你凭什么这时候跟我说这个事儿?你前面没给我打招呼,那我就不信你这个东西。这就是好莱坞经典叙事所需要的东西。但是现在这一点上,我确实有点反了。

 

  可能还有一个让他们反感的东西就是,最初看的那批人说得太好了。但是你知道我找的都是什么样的人?都是文化界的人,不是电影界的人。我用人物和其他的元素,搭出来一个东西去感染这些对电影没有固定概念的人,赢得了他们的喜欢。可能是这些东西,让电影记者这些圈里人期待太高了。

 

  新浪:你说的好莱坞经典叙事那些,我觉得很多记者,至少我自己达不到这个标准来看电影。可能更大程度上大家期待的还是说,你这个电影的人物有没有打动我?那就你这个故事来说,你会不会觉得你的人物有点太多了?主角有8个。再加上你有很多的动作戏,会造成每个人空间都有限。

 

  高群书:有这样的成分。你说的这些,我还没有达到最好。但是你也看了很多片子,有很多的观影经验了。你的观影经验会影响你对这个东西的判断,它不是你的观影经验范围之内。没按照你的观影经验去做这个事情。

 

  我注重的是人的成长——在他的行为和动作中,完成性格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可能讲这个东西的时候,没有按照大家所预设的那种路数去讲,所以大家不适应。类型片本来就是给某一类型人看的。什么叫类型片?如果现在我有20个《西风烈》这样的东西的话,大家肯定不会有这么大反应的。为什么?因为你有很多很多的选择,你有很多喜欢和不喜欢的做比较的时候,那你可以有任何的不喜欢。那不喜欢就不喜欢吧,谁喜欢让谁看去。


  自我定位:《西风烈》就是一盘“小龙虾”

 

  新浪:虽然在中国来说,《西风烈》可以算是第一部西部片。但大家也看过别的西部片,所以适不适应这个问题,我还得再想想才能和你说。

 

  高群书:其实,《西风烈》它不是一种常态的东西。就像“小龙虾”。我对“小龙虾”的接受花了三年的时间。那你说“小龙虾”好还是不好?刚开始我是不吃的,因为我从观感上就不愿意吃。但是慢慢看我身边的人都在吃,吃得非常津津有味,非常满足。终于有一天我按捺不住,吃了两个,觉得挺好吃的。我就迷上了“小龙虾”。所以我觉得《西风烈》它就是这样一个“小龙虾”。

 

  新浪:你觉得它是第一波上市的“小龙虾”,所以很多人还在观望阶段,还不能接受?

 

  高群书:对。我特别清楚,大家来理性地讨论、批判,我都能接受。你知道我不是不允许批判的人。但是大家不要因为某些细节而忽略了整个电影。有的人就只盯着那个广告去了,所以我觉得很无奈。

 

  新浪:我也是记者,我理解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其实中国的电影记者是很可怜的。真正觉得特别好特别关注的中青年导演很少,所以每当有一个期待的时候,这个期待也会被放得挺大的。

 

  高群书:对,这也是。可以宽容。《西风烈》我觉得它没有根本的错误,但它有风格的偏差。我和有些媒体之间,有互相误解,是需要沟通的。所以说哪个媒体愿意的话,我愿意坐下来探讨这个事情。我没想做大餐,我一直在说中国式的类型片,就是我跟你说的“小龙虾”。我敢说这个故事在情节上是非常严密的,逻辑上是非常完整的,剧情真的不薄弱,每个人都是非常丰满的。但是他们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有些个人化,我没有按照经典电影的方式去做。我做“小龙虾”的时候,肯定不是按照粤菜的方式去做的,不是一个路数。大家想太多了,普通观众他们只在意好看不好看。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