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贵熊猫诞生史 揭秘3.5亿的投资运作

 


制片人陈晓翔阐述影片制作历程

 

  3.5亿!这是一部即将于2月3日与观众见面的合拍3D动画片《熊猫总动员》的制作成本,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动画片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部,这一数字即使在一直欣欣向荣的国产大片中也可以用“天文”来形容。在国内动画电影市场普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对于如此大手笔投入,该片的制片人陈晓翔却表示,回收压力“一点儿也不大”。

 

世界顶尖3D技术的首次试水

 

  谈起这部巨额投资的动画片,陈晓翔最乐于讲述的是它的3D技术:“我们的3D不是CGI 3D,而是借助3D透视合成使2D变成了3D,不仅人物是3D的,就连背景也是3D效果,可以说每一个画面的每一层都是3D的。我们欧洲的合作团队,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手绘3D。”

 

  据了解,这种技术与我们常见的CGI 3D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它的开发商是比利时的一家知名影视技术公司,去年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的《凯尔经的秘密》就是这家公司的大作。而《熊猫总动员》则是这项新技术的首次实践项目。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世界一流的影视技术公司甘愿为一部中国动画片“卖力”?又是什么原因让3.5亿的投资收放自如?秘密就在于《熊猫总动员》探索出的国际化运作模式。

 

熊猫潘迪的形象经过德国绘画师的修改后带有“国际范儿”

 

一场“国际化”的头脑风暴

 

  制作《熊猫总动员》的最初念头源于七八年前,当时中国的动画市场一片低迷,陈晓翔回忆:“那时,国内的动画片播出机会少,找投资很难,动画公司去国外影展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接活儿’,几乎没有人推广自己的动漫形象。”

 

  但在陈晓翔看来,要想在这种环境下制作出成功的中国动画片“高品质、大投资”必不可少。“你看迪士尼、梦工厂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敢花大价钱去投资,这会让它的影片拥有很高的品质和广泛的影响力,最重要的是这种影响力足以触动院线,所以中国的动画片需要的是国际大投资。”其实陈晓翔的野心不仅在于触动国内院线,更企图冲击国际市场。

 

  但打进国际市场光凭自己“单打独斗”远远不行,必须要寻求国际“合作”。2006年,陈晓翔拿着画师刚刚设计出的“熊猫”走到了国际市场寻求合作机会,正是这一步为这只“熊猫”今后的国际旅程埋下了伏笔。“最初是一家德国公司看中了我们的熊猫潘迪形象,但他们感觉潘迪不够国际化。”

 

  德国画师只在熊猫的嘴巴上稍作改变,陈晓翔的熊猫潘迪顷刻间就染上了国际气质,这样的修改让德国公司觉得“顺眼”了,陈晓翔也觉得,带有“国际范儿”的潘迪似乎更容易被世界观众接受。二人的合作水到渠成。

 

  按陈晓翔的话说,后来潘迪在世界上“走了一圈儿”,吸引到了数家国外公司的关注,最终德国、西班牙、比利时、法国的公司与陈晓翔达成合作协议,共同为潘迪“量体裁衣”一部动画电影,也就是今天的《熊猫总动员》。

上一页123下一页

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时光网认同其观点和立场,以及认同文中所述皆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