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是三月票房最亮眼的国产片
在接下来一周中,《幸存日》、《云下的日子》、《百合》、《歼十出击》、《惊沙》等10多部影片将陆续上映,这样的密集程度甚至超过了贺岁档。虽然相对于大片来说还是算“冷片”,但它们已经是中国电影的幸运儿了。因为,每年我国都有一半的电影“人间蒸发”,即使在进过影院的影片中,又有大量过了一两天就被撤下,被业内戏称为“影院一日游”。
小成本电影命运多舛
每年中国电影能走上院线上映的影片其实非常少,说有一半电影“蒸发”属于保守估计,如果算上“影院一日游”的冷片,这部分电影数量就非常庞大,超过了70%。
央视电影频道购销部负责人叶宇说,相比“被蒸发”的电影,能够在大屏幕上与观众见面,已经是另一个境界了,其他电影要么只有音像制品,要么只有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要么干脆因为商业元素不够,拍出来没人要也没影院放。央视电影频道每年要收购300多部电影的电视播映权,除了上院线的大片之外,太多影片都是投资在50万到300万间且无法排进影院的小成本影片。“很不容易,我第一次做经验不够,本来经费就少还每天超资。如果不是从演员、拍摄到宣传都有朋友帮忙,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第一次当制片人的杨乐乐深刻体会到了小成本影片的艰辛,为让《大人物》有个好的票房,杨乐乐带着李伯清、廖健等主演跑了10多个城市,幸运的是《大人物》票房成绩还不错。
电影频道“救片”不少
“央视电影频道每年都会收购不少电影的电视播映权,这虽然不是一个慈善举动,但的确能帮助很多小影片。”叶宇认为,如果影片能够走进影院已经非常不错了,证明这部影片在质量、卖点、宣传、发行渠道这些关键点上,至少有一点是被打通了的。
有着泸州李小龙之称的电影人陈天星说,他之前的电影《英雄无界》就是靠被央视电影频道购买版权才收回成本。“小成本电影发行很难,电影频道解决一部分成本,音响版权、海外发行再解决一部分,这是没有上映的影片比较好的命运。但比起进院线的电影,这些收益也算不上什么。”叶宇坦言,电影频道会根据电影的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来选购,无形中也帮助了不少电影新人渡过难关。
新闻背景>>>
2010年,中国故事片产量达526部,仅次于印度和美国。然而,526部影片中走进影院的只有260部左右,剩下的一半似乎都人间蒸发了。
新闻导入>>>
淡季上映 影片票房不佳
今日起,《幸存日》、《云下的日子》、《百合》、《歼十出击》、《惊沙》等10多部影片将在一周内上映,本月共有20多部影片上映,其中大部分是中小成本国产片。随着18日好莱坞大片《洛杉矶之战》全球首映,这些片子届时将全部下线。
从影城排厅情况看,以上文艺片厅数很少,且都在白天放映,19时之后仍以《观音山》、《大人物》等电影为主。整体票房成绩不佳:《观音山》3天2600万已成冠军;其他电影票房和1月、2月比非常惨淡。
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感慨:“好看的影片不该惧怕淡季,而应当从淡季向旺季转换。”
他们说……
有人拍电影并不是为了赚钱
虽然有投资失误的,但还有一些投资人拍片原本就不为赚钱。王小帅《左右》的制片人黄斌坦言,其实有些人投资电影压根就是为了满足兴趣爱好,或者只是完成任务而已,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观音山》的制片人方励。作为电影发烧友的方励此前拍过6部影片,直到《观音山》才第一次盈利,“虽然我的一些片子是典型的‘影院一日游’,但却能让我得到满足。”
叶宇还透露,每年各地电影制片厂都会有很多重大题材的电影推出,但真正走上市场的很少,例如八一厂、西影厂、潇湘厂都有很多这样挤压的拷贝。除了这种任务性质的影片之外,还有部分影片是地方、企业的宣传片,直接做光碟就可以了。“有些影片上映前说成本200万,结果上映了一天就撤了,其实并没亏本,因为前期找到企业融资就可能已收回了成本。”黄斌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