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白华》被下线 落魄文艺片何时迎春天


影片剧照

 

  由霍建起执导,窦骁董洁领衔主演的纯爱电影 《秋之白华》6月28日起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然而,不到一周时间,当主创还在为影片奔走各地、宣传造势之际,部分院线却已将影片提前下档。对此,主演董洁不满地表示:“太狠了吧!我们还在做宣传呢!虽然微不足道,也不是商业大片,但文艺片就要落得如此下场吗?大家还是回家看碟吧。”话语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文艺片在中国大陆,真的只能陷入尴尬“浮云档”?


  董洁怒了:文艺片不受待见


  《秋之白华》以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一个浪漫的革命爱情故事。电影先后在上海、乌镇、哈尔滨等地取景,着力呈现30年代旧上海的浪漫情调,并启用“谋男郎”窦骁和“谋女郎”董洁。该片在第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获得“最佳导演奖”,在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获得“组委会特别奖”和“最佳摄影奖”。


  但这部以文艺角度切入的革命献礼片,上映不到一周时间,部分院线就已经提前下线了。在前往广州宣传前,董洁在微博上对影院排片抒发不满,“太狠了吧!我们还在做宣传呢!


  虽然微不足道,也不是商业大片,但文艺片就要落得如此下场吗?大家还是回家看碟吧。”此后,董洁还调侃称,以后看电影要“提前预约”。接受采访时,董洁表示,希望中国院线能越来越成熟,有专门的艺术电影院线,为艺术电影和年轻人提供足够的展示舞台,“否则,年轻人会慢慢失去创造力。”


  对于文艺片的“不公正待遇”,以艺术片见长的导演霍建起更有发言权,“能将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的片子真不多,《黑天鹅》只是一个奇迹。”他透露,之前导演的文艺电影《那山、那人、那狗》遭受过类似的情况,该片在日本大受欢迎,成为日本影院的香饽饽,但在国内却遭受冷遇,是真正的“墙内开花墙外香”。霍建起说,目前,我国院线总体上做得比较简单,缺乏艺术院线的氛围,还处在很商业的状态,但未来还是有发展空间的,希望未来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电影院看电影。


  影院无奈:平均每场十五人


  昨日,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在接受采访时,给了记者一组数据,“《秋之白华》从6月28日起,上映6天时间,安排142场,共2000多名观众,平均每场15人。相比之下,《建党伟业》平均每场69人,《财神客栈》平均每场45人。”


  吴鹤沪表示,院线的排片场次完全以市场和票房为基准,“若我们安排场次放映电影,却一个观众也没有,那么就是资源浪费。我们不会因为电影是文艺片就区别对待。我们只遵循一个原则:观众多,安排场次多;观众少,安排场次少。”同时,他也否认了《秋之白华》已经下线,“不存在下线之说,只是安排场次比较少。7月3日,《秋之白华》我们院线安排24场,一共252人观看。院线会根据前一天的票房情况安排当天的放映场次,若没有观众包场或是预定电影票的话,会选择不安排排片或者只排少数几场。”


  艺术院线:内地尚未成气候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电影节期间,小成本制作的文艺片《百年情书》导演金舸坦言,中国艺术片不是没有受众,而是非常缺少可以为之放映的专业院线。他以《百年情书》为例,本来已经全国首映了,但很多城市的观众竟然连听都没有听过这部影片的名字,即使在北京,该片也仅仅在11个影院上映,而且几乎都是上午档和午夜档。


  据了解,艺术影院在海外并不陌生。著名的德国“军火库”电影院和柏林电影节有很密切的合作,而法国的MK2也是人们熟悉的艺术院线;美国和加拿大的艺术院线也很发达;在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由于政策的保护,院线老板愿意针对某一部小成本影片专门拿出周末下午的黄金档来放映,尽管票价很便宜,甚至可能是赠票,但对整个文艺片市场起到了很大地推动与鼓励作用;在中国香港地区,油麻地庙街附近开设的“百老汇电影中心”每年至少放映50部以上的非主流电影。而反观中国内地,虽说北京已经率先建立了两家专门放文艺片的院线,但是对于拥有一千多块大银幕的大都市来说,简直少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