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成快餐文化新宠 是'作品'也是广告


最近很受欢迎的微电影《青春期》 


姜文挂名执导的《看球记》拍摄现场

 

  正如其名,作为传统电影和网络视频短片结合的衍生物,微电影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微”字。虽然业内目前对这种新的电影形式定义十分模糊,也出现了多种说法,但是大致趋向于这样的定义:一是微时放映,区别于传统电影动辄一个多小时的长度,微电影短则几分钟,长则二三十分钟;二是微制作,微电影的“微容量”决定了它不必像传统电影那样耗时耗力,投资少,准入门槛低,参与者不乏草根一族;三是微平台播出,区别于传统电影的影院模式,微电影大多在网络、手机等多媒体移动视频平台播放,更加贴近普通大众,普及度远远大于普通电影。

 

  快餐文化的新宠

 

  仅仅过去一年,就有多部微电影作品问世。演员徐峥制作并主演的《一部佳作的诞生》,导演姜文执导的《看球记》,酷6网制作的《青春期》周迅余文乐等联袂主演的《四夜奇谭》等,正是微电影作品中的一小部分。

 

  微电影来势汹汹,最大的推动力来自网络视频平台。今年上半年,《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达到4.85亿,微博用户数量从2010年底的6311万爆发增长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而近日发布的《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指出:超过4000万人只使用网络视频而不看传统电视。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视频的火热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新媒体环境下的“微时代”来临,不仅是微小说、微博盛行,微视听的文化消费形式也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自优酷网制作的“11度青春系列剧”短片《老男孩》在去年末引发网络热浪之后,各大视频网站纷纷开始跑马占地。目前国内的六大视频网站都推出了自己的原创网络视频拍摄计划。今年年初,网易举办微电影节,推出“2011贺岁党”特别策划,邀请10多位明星拍摄微电影;而新浪近期则宣布启动微视频战略,借力微博平台发展“有价值的短视频”。

 

  对于微电影的火爆,新锐导演李紫超指出:“多媒体时代是打开微电影创新理念及创收益的新平台。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时代的不断推新,快速便捷的视觉盛宴越来越受到青睐,微电影艺术正好弥补和满足了时代快速发展中人们对电影、电视剧内心的空白。它承载了大众对电影、电视剧新兴事物的无限期待,尤其是多媒体、3G手机等平台的应用,更给微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发展过程中的分化

 

  从恶搞电影《无极》的网络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发展到今天专业制作、形式严谨、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电影作品《老男孩》,微电影经历了由萌芽到成长的过程,也出现了两种比较明显的创作分化。

 

  一部分微电影作品仍然保持了发展初期的模样,重在“说出你想说的故事”。如姜文执导的10分钟微电影作品《看球记》,通过“看球”这一简单行为来表现一对父子的朴素感情,作品制作精良,内容十分感人。还有时长4分钟的微电影作品《温情的牛奶》,讲述一个送奶工在送奶途中帮助一个小女孩的温馨故事,故事普通,制作简单,为草根创作者和普通演员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而另一部分微电影作品则突出利用了它的“微播出平台”特点,把微电影做成了电影式的广告,利用网络视频的高点击率赚取观众眼球,进而实现广告收益。如吴彦祖主演的微电影《一触即发》,把商业广告和微电影形式进行了巧妙的融合,被媒体和业内人士称为“不是广告的广告”。微电影《闺蜜》则由演员李冰冰讲述自己的“闺蜜”的故事,通过相同主题为其主演的电影新作《雪花密扇》造势,也在网络上引起了收视热潮。

 

  与前一种发展趋向相比,后一种趋向更加注重微电影的收益。商家想在网站上做广告,而网站则将方案做成自制电影,将产品广告植入其中,使得观众不必走进影院掏钱观看,也就相对减少了观众对影片中插入广告的抵触情绪,既赚了名声又赚了收益。这也是目前微电影市场火爆的主要推动力。

 

  浓缩的就是精华?

 

  俗话说:浓缩的就是精华。不过,用在微电影这里,“浓缩”是否意味着深度和广度会有欠缺?微电影以“微”见长,能在几分钟甚至是几十秒内讲述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瞬间精彩,其主打招式还是在于快餐式、碎片化的娱乐消遣。跟传统电影相比,在必要的背景交代、氛围渲染、起承转合方面不可同日而语,尤其很难应付那些跨时比较长、情节复杂的故事。这种浓缩版的内容是否会在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方面打折扣?再者,由于制作相对简单,进入门槛较低,微电影作品的拍摄和制作水准良莠不齐,况且,在传统电影中插入广告都能引发不少争议,而微电影如果一味走商业路线,与传统电影相比,是否在质量上也会打折扣?

 

  今年5月,演员徐峥拍摄的微电影《一部佳作的诞生》上映。片中,徐峥是一个怀揣电影梦想的文艺青年,本想通过绑架富家女来勒索一笔钱财,却在拍摄勒索视频的过程中过于投入,把勒索视频拍成了一部“佳作”,最后稀里糊涂地放走了被绑架者。片中发出了这样的声音:“你们知道中国电影为什么拍不好吗?就因为总是纠结在文艺片与商业片之间,而忽略了细节上的审美追求,如果我们的电影不能走进观众的心,我们怎么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呢?”对电影艺术在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的纠结,以微电影的形式提出来,不仅是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质问,也是对微电影前景的一种审视。

 

  而今,微电影以浓缩版之“微”突破了传统电影的固定模式,使得电影艺术走下神坛,走出影院,以更平常的姿态走进了大众之间。继微博热之后,微电影的火热已经初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