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电影罕见全才 郑君里诞辰百年纪念会举行

“著名电影艺术家郑君里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15日在上海影城举行

 

  从影星当到导演,从旧时代迈入新时代,从话剧界跨进电影界,郑君里是中国百年电影史上罕见的“全才”之一。今天下午,“著名电影艺术家郑君里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上海影城举行。来自上海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资料馆、上影集团、市文联等单位的代表分别致辞,追忆郑君里的艺术成就并感谢他为中国电影做出的杰出贡献。

 

  作为与蔡楚生费穆孙瑜同辈的中国第二代电影人,郑君里这个名字对于很多当代年轻人来说或许有些模糊。在纪念大会后,主办方特地请来北京、上海等地的电影理论专家、老一辈电影艺术家和郑君里的同事亲友同聚一堂举行了一场学术研讨。现场气氛活跃,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而郑君里作为中国电影的“先驱者”和电影艺术“多面手”的形象也渐渐清晰。

 

  从明星到伯乐:赵丹、秦怡等人的“幕后推手”

 

  郑君里原籍广东中山,1911年生于上海,他从小酷爱艺术,后考入南国艺术学院戏剧科学习,开始了艺术生涯。1932年,郑君里进入联华公司,在银幕和舞台上,他以形体动作洒脱自如,善于把握角色内在情绪著称,富于艺术魅力,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当时,金焰是“电影皇帝”,而郑君里则被称为“电影老虎”,两人同为“中国十大电影明星”。

 

  抗战爆发后,郑君里积极投入抗日救亡。1940年,他在重庆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并任新闻影片部主任,他历时两年赴西北、西南地区取景,拍成了以各民族团结抗战为题材的长纪录片《民族万岁》。

 

  1947年,与蔡楚生合作编导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初步显露出郑君里作为导演的非凡才华。翌年,他执导电影《乌鸦与麻雀》,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鲜明的时代感,记录蒋家王朝的“最后罪恶史”,影片被文化部授予“优秀影片一等奖”。新中国成立后,郑君里的导演艺术步入鼎盛,《林则徐》《聂耳》等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佳作。

 

  当年在南国艺术学院,田汉是郑君里的启蒙老师。在当演员时期,郑君里参与过孙瑜、费穆、蔡楚生等当时几位大导演所拍的作品,并与金焰、阮玲玉这些同辈演员结下了深厚友情。而在自己成为导演后,郑君里又开始发掘后辈新星——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白杨、陶金、上官云珠等演员被评价为“打破自我记录”;《乌鸦与麻雀》集结了赵丹、孙道临、上官云珠、吴茵、李天济、黄宗英等众多日后的“大明星”;《林则徐》和《聂耳》中的秦怡和张瑞芳虽出演配角却令人印象深刻。
  
  从导演到学者:中国电影理论第一人

 

  郑君里还致力于电影、戏剧的翻译和著述,这在早期的中国电影界中非常少见。从上世纪40年代起,郑君里即开始着手构思撰写电影理论。他的理论研究与他的艺术实践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郑君里迄今出版的论著有《角色的诞生》、《画外音》,译作有杰希.波里斯拉夫斯基的《演讲六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等。这些著作直到今天对学习电影的人来说仍是必修的经典。
  
  为纪念更为传承

 

  郑君里在有限的电影艺术生涯中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1969年4月23日,郑君里遭四人帮迫害不幸去世。谈起往事,郑君里的儿子、同为影视工作者的郑大里一度哽咽。在此次的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中,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家协会都专程发来致敬信,充分肯定郑君里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郑君里先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着崇高的人格修养和杰出的艺术成就,是值得当代人永远铭记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