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展映大影节 大银幕诉说小人物辛酸悲苦

 



  2012年3月28日晚,电影《百合》《失恋33天》作为第十九届北京电影节入围影片在中影资料馆艺术影院展映。电影放映后,《百合》导演周晓文、主演王梓桐亲临现场,与现场观众见面并进行了深度互动。

 

  一部伤“心”的影片

 

  电影《百合》风格独特,以访谈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名叫百合的少女的故事。她未婚先孕,快生孩子时结果男友跑了。自己在一个黑诊所里生下孩子,结果孩子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了筹集给孩子医病的八万块钱,她想了各种方法却困难重重。无论是嫁有钱人还是卖肾,抑或是弃婴,最后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失败。百合也有理想,很简单,就是开家拉面馆,成为城里人。可这样简单的理想用百合的话说就是“妄想”。她单纯,从来不抱怨生活,在刘楠抱歉提起她的伤心事时,百合却是很平淡的说:“你到这里来,不就是想提我的伤心事么?”如此单纯的人,命运女神却不眷顾她。导演安排了三个结局,却似没有结局。

 

  导演现场畅谈《百合》创作

 

  影片结束后,导演周晓文、主演王梓桐同观众进行了交流。在提及自己创作该主题原因时,周晓文表示现在大环境下四类电影比较吃香,即歌功颂德类、杀人掠货类、粉拳玉腿类和打情骂俏类,而真正关注小人物、弱势群体的影片很少。自己选择这样的主题是因为不想让这样的影片消失。同时自己发现在沿海发达城市特别是打工者众多的城市出现了很多年轻的未婚妈妈,而她们每个人身上都饱含着一个关于生活的悲惨故事。花了三年,最终向大众呈现出这样一部电影。用周晓文的话说:“百合完美的令我心碎。”周晓文坦言自己最喜欢百合是因为她从来不抱怨生活,而作为最美好的女孩,她自己却不知道。

 

  谈及自己安排三个结局以及写文字时问个风格的咖啡馆的原因时,周晓文戏称讨论结局时第一种结局太悲,第二种结局不太舒服,第三种结局有点飘,索性都接上让领导选择,没想到都给保留了下来。而文革风格的咖啡馆则无关刘楠的转变。周晓文说有那么些人,他们喜欢文革时期的风格,他们有自己的问题,而刘楠就是这样一种人。而她由一个捕猎者到一个关爱者,只是个人的转变,与墙上毛主席的画像无关。

 

  第五代导演重归影坛,现场推“中国第一新人”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周晓文在阔别影坛12年之后再度归来,并为观众献上了这部展现人性之美的电影《百合》。在他看来,自己的创作准则可以归纳为一句话,那就是只拍有感而发的电影,套用现场一位观众的话:“我要谢谢这个导演,我觉得我看到了电影人的良心。我觉得人要看人的东西,您能挖掘人性的东西,我希望您能朝这个方向继续前进。”而初入荧屏的王梓桐,虽说是新人,但出色高效的完成了“百合”这一人物的诠释。周晓文笑称其为“中国第一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