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生》类型情节惹争议 导演管虎回应三种质疑


《杀生》海报 

 

  自4月28日上映以来,电影《杀生》不仅获得业内人士的肯定,也以影片丰富的表意、黄渤等一众实力派演员的精湛演技征服了不少观众。但《杀生》在片名、类型和叙事手法等方面的风格化尝试,也引发了诸多讨论和猜想。面对争议,导演管虎强调电影本身追求的多义性,并就质疑之声发出反问:“《杀生》就不是一部浑圆一体的电影又能怎么样?”


片名:和主题的关系?

管虎:《杀生》,就是“不杀生”

 

  《杀生》,乍一听确有杀气腾腾之感,甚至有观众特地选择了午夜场走进影院,误以为这是一部惊悚片。实际上,电影讲述的是一群人如何联手消灭一个“不合规矩”之人的故事,影片在前半段的嬉笑怒骂过后,转而走向苍凉无奈,其中牛结实(黄渤饰演)与马寡妇(余男饰演)的深情、舍生救子的牺牲令不少女性观众动容。

 

  电影英文名“Design of Death”是对原著小说《设计死亡》的直译,更为直白准确,但如今的中文名《杀生》,则更符合导演管虎想表达的意思:“《杀生》,就是不杀生。”从故事的内容来看电影应该有一个闭合的结局,但也有观众对牛结实的命运走向展开开放性的猜测:牛结实究竟是死去了,还是一息尚存?对此,管虎回应:“你们看到的是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杀生》就是什么。”


类型:喜剧?悬疑?还是爱情?

管虎:元素混搭的“非典型中国类型片”

 

  对于《杀生》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影片,是自上映以来争议性最大的一个话题。一些观众抱着看喜剧的心态来,到最后却“被牛结实狠狠地戳出了眼泪”。之所以会引发这样的争论,源于管虎有意为之的“元素混搭”理念。“目前《杀生》能够呈现出来的是有黑色感的、喜剧的、悬疑的,其实也有悲情感的色彩。群像里的演员,每个人身上肩负着不同的任务。像梁静、王旭他们承载大多的是色彩型的喜剧任务;任达华辅助悬念这条线;苏有朋这个人物心理分析上更重要一点;而针对黄渤的塑造,从头到尾我们走的是一个喜剧感加黑色路线。听上去这种杂糅相互不中和,但结果看上去还是能够混在一体的。这种‘混搭’就是这个电影的要素。”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导演表示,欲通过《杀生》打破单一形态,尝试属于中国类型的探索:“《杀生》就不是一部浑圆一体的电影又能怎么样?现在的惊悚、喜剧、爱情这些类型都是在欧美市场实验成功的,我们有自己的欣赏习惯,中国电影有自己的类型是可能的。”事实上,的确有不少观众在细品之后领会了导演的用意:“《杀生》是部颇个性、微意识流的怪作,‘怪’不代表不好,只是剑走偏锋,让人有点错愕感。”另一些影迷则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了如“剧情片”、“伦理片”的定位看法,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管虎在《杀生》中所追求的多义性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


叙事:情节的倒叙与大量穿插手法,高智商电影?

管虎:完全放弃自我表达的欲望确实很难

 

  《杀生》的前半段着力于牛结实与镇民之间的过招,你来我往,情节推动令人目不暇接;影片通过任达华扮演的“庸医”一角,抽丝剥茧,不断揭开暗藏的伏笔,接近真相;结尾处的解释性闪回则展现了牛结实性本纯善的一面——这种结构设计和凌厉快速的剪辑风格,让一些观众表示“有点儿费脑”,到了后半段才逐渐进入状态,恍然大悟。

 

  “我是靠电视剧起家的,电视剧跟二人转一样站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第一线。我自认为骨子里正好有讲这种故事的爱好甚至欲望。困难在于讲故事的方法。电影有丰富的时空可能性,讲故事的方法特别多,我想在这上面有所尝试。”因为剧本的调整和商业操作的限制,管虎坦诚表示,《杀生》经过数次剪辑,自己最满意的还是150分钟的版本:“完全放弃自我表达的欲望确实很难,而这没法对观众说,只是心存遗憾而已。”

 

  既然存在一定的难度系数,多数人表示乐于“接招”,“影评老大爷暗夜骑士”的观点代表了这些“享受派人士”:“电影最没趣的地方就是一看而过,什么都留不下。看完《杀生》,你会像看完《盗梦空间》《让子弹飞》那样,一路上和旁人聊这部片到底讲的什么?有什么玄妙的地方?其乐无穷也。”对普通观众来说,《杀生》也无需“高攀”,“快乐的小跳”说:“也许只有管虎明白他到底想寓意什么,而观众只需要按自己的阅历去感受,封闭、自由、真实、救赎、尊严或者亲情。”


  对这部风格之作,管虎坦言:“喜欢的人来看,我高兴,不喜欢的不来看,我也高兴。我不指望所有观众喜欢,只要有人慧眼识珠,这部电影就有存在的价值。”

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时光网认同其观点和立场,以及认同文中所述皆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