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克·巴莱》票房受片名所累
近日,在台湾创造票房奇迹的影片《赛德克·巴莱》在大陆公映后,首周即遭遇排片锐减和票房低迷的打击。对于这一现象,导演魏德圣反思后得出的首要结论,就是检讨该片的片名。香港电影人向华胜在谈到电影票房时也曾说,影响影片票房有八大秘诀,其中排在第一的是“电影名”。给电影起个好名字,就好比画完龙之后的那点睛一笔。怎么点好这一笔,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票房遇冷导演检讨片名
《赛德克·巴莱》5月10日在大陆公映后遭遇挫败,但却因此罕见地激发了媒体和业内人士对该片自发性的呼吁和宣传,其中一部分目光就集中到了该片的片名上。
《赛德克·巴莱》片名出自赛德克语,意为:“真正的人”。对于没看过本片的观众来说,理解和记忆上均有难度,韩寒在最新发布的一条长微博中就谈到朋友记不住这个片名,觉得《彩虹桥》(注:《赛德克·巴莱》台湾版下集的副标题)更顺口。
对此魏德圣表示,“我原本一直觉得电影改了名字就不是《赛德克·巴莱》,但大陆市场上的挫折让我有一些反省。我也在想,也许改个辨识度更高的名字,但保留‘赛德克·巴莱’为副标题会更好。其实在台湾上映时,大家也都不知道‘赛德克·巴莱’是什么意思,但台湾宣传期是2年,而大陆宣传时间不足一个月,这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现在说改名字也改不了了,只是检讨一下。”
拖后腿派
1.故弄玄虚:《东风雨》
点评:文艺类影片最爱在片名上犯此毛病。其实“东风雨”是片中密电暗语,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只是,普通观众有几个能够提前知道?该片的导演和主演是以电视剧占据各大卫视八点档的柳云龙,其走红大江南北正是凭借着谍战剧《暗算》的功劳,转战大银幕的他如果直接用类似《暗算》这样既有吸引力又通俗易懂的词语做电影名,不但更具“谍战意味”,还能吸引电视剧粉丝,何乐而不为呢?
2.不接地气:《月满轩尼诗》
点评:轩尼诗是香港一条街道,许多内地观众并不了解,估计更多人想到的是某洋酒的名字。如此费解自然不讨好观众,不如叫《大龄青年的爱情故事》这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名字。毕竟,一部拍给“部分人”看的电影又怎能从“所有人”口袋里挖钱呢?某种程度上来说,《赛德克·巴莱》犯的也是这样一个忌讳。
3.不知所云:《魁拔》
点评:要是朋友突然问你看《魁拔》了吗?你第一反应能准确地定位到一部电影而不是修鞋工具么?这个片着实把不少观众弄得摸不着头脑。有网友指出,一部影片快速消费周期大致在7天左右,整个推广期其实就是一个建立片名品牌的过程。电影毕竟是大众艺术,尤其是在院线上映的电影,就更应把“老百姓喜闻乐见”几个字从头做起了。
4.识别度低:各种“总动员”
点评:稍微有那么点儿热爱电影的观众,恐怕也能数出2个以上不同的“总动员”。《玩具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危机总动员》……还有那数不清的“玩命”系列:《玩命飞车》《玩命快递》《玩命魔术》……难道这两个词语的表达含义之广真到了海纳百川的程度么?对于名字的混淆,常能让观众产生曾看过该片的想法,也阻挡了他们走进电影院的脚步。还有比还没比赛就被淘汰更冤的吗?
贴金派
1.直奔主题:《唐山大地震》
点评:所谓类型片,一般都有着普遍吸引力的标准情节。如果用原著小说名《余震》作为电影名,想必《唐山大地震》的观众会流失不少。而现在的片名,令人一听就“类型感”十足,乍一听都以为是灾难片。实际上《唐山大地震》只是一个家庭伦理片,2小时的电影真正包含“大地震”的镜头也就3分钟不到,但片名取得聪明,这票房自然也给力。
2.吊人胃口:《孤岛惊魂》《心中有鬼》
点评:上面这两部电影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惊悚片,这可能也是这种题材电影的天然优势。尽管不少观众在看完之后用一个“烂”字来形容《孤岛惊魂》,但丝毫没影响人们“前赴后继”掏出荷包里的钱去电影院里体验惊悚的心情,就算看完后大呼上当受骗的声音此起彼伏,可依然有观众说,冲着这片名就想去看看,究竟怎么“惊魂”了!
3.入乡随俗:《盗梦空间》
点评:引进片要进入中国市场,也得经历改名字这一关。除了按照有关规定必须规避一些措辞外,如何将引进片的片名取得符合中国人的习惯,里面也是大有讲究。Inception在网络上被翻译为《奠基》,当然有种文艺范儿,不过片子究竟要讲个啥,大家都说不清,于是在引进时就改名为《盗梦空间》,这样的名字预示着有稀奇古怪的事会发生,让观众十分好奇。
4.忠于原著:《哈利·波特》系列
点评:许多根据热门畅销著作或者漫画改编的电影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为什么?因为人家群众基础好呀!所以畅销作品改编的电影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电影名基本和原著一致。因为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就是这份熟悉的感觉。《哈利·波特》系列一共7本,电影也一连拍了7部,那片名更是跟书一模一样,聪明的制片方和导演不仅省了自己的事,也符合了粉丝的愿望,自然赚得盆满钵溢。
下一页 翻译佳的电影片名TOP10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