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网特稿 在开通微博之后一年,苍井空又在今春推出了她的中文微电影。虽然片子质量糟糕,但上线一周即破千万的点击量足以让出品方欣喜满怀。随后不久,广电部门一纸文件明令禁止“形象低俗和丑闻缠身的艺人”亮相中国内地电视台,但这对以互联网为大本营的“空姐”来说,似乎影响不大,她早已是新浪视频、爱奇艺等网站争相邀请的新宠,其第二部微电影及中文唱片已经在操作之中。对此,“有关部门”鞭长莫及。
游戏规则将变的趋势已端倪初现,国内视频网站早在几年前就已不满于单一UGC(用户上传)内容的吸引力,天价影视剧版权抢购战随后发生,于是便有了《新还珠格格》版权炒到3000万的狂热之举,但如何回本的压力证明哄抬物价终究不是长久之计。2011年影视剧版权交易在20多家分销商大手笔竞争的格局下,价格被哄抬到历史的顶点,但进入2012年,价格畸高的影视剧开始有价无市,市场逐渐回归理性——说到底,疯狂烧钱的视频网站走到了转型的拐点。
其实,从2010年开始,视频网站就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成本可控的网络自制内容,一部国产院线电影的采购价少则七八十万,而自制短视频所费不过一二十万。而且巧合的是,视频网站的兴起和中国电影的“复兴”正好同步,院线片的网络交易风生水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两个行业联手勾连各大品牌金主,“微电影”作为一个全新行当应运而生。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一时成为神作,至今仍被津津乐道。和《老男孩》一起打包的,是名曰“11度青春系列电影”的另外9部短片,片中无一例外的出现了红色的科鲁兹汽车和一个金鱼缸,而优酷老总古永锵也摇身一变成了和中影老大韩三平并列的出品人。
对于“什么是微电影”,至今还没有精确权威的定义。在不少人看来,说到底“微电影”不过是古已有之的“短片”所穿的一个马甲,事实上也是如此。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微电影特指篇幅特别短的短故事片,只是“短片”的一个子集,不过这更多是对现有现象的表述,算不上真正的分类。另有一种看法认为所谓“微电影”不过就是软性广告片,这种观点偏激,但几乎一针见血道破了真相。或许我们应该这样界定“微电影”:由专业或准专业影视制作机构摄制,并且主要依靠视频网站作为播出平台的短故事片(但其实这个概念并不排斥纪录片),其中最为受到关注和曝光的,往往是承载了很强广告(或软广告)性质、由品牌商投资的主题定制短片。
下一页
微电影的身份:广告和短片的混血儿
上一页123...101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