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网特稿 1968年11月23日凌晨,遭受又一波上影厂文革批斗的上官云珠,从位于四层楼的自己家里跳楼身亡,成为“22大明星”里第一个永远谢幕的人。而在刚刚过去的两周内,陈强、张瑞芳这两位老牌电影明星先后去世(同时辞世的还有另一位名家黄宗洛),则是第十和第十一位告别观众的“22大”。
“22大明星”,是那个特殊年代里,由我国政府领导人周恩来亲自“御批”的22个著名的电影演员。这22人里,没有朝鲜侨民、“中国影帝”金焰(他当时供职于上影),也没有于今公认的中国第一男星石挥(他在57年的“反右”运动中即投水自尽),更没有“电影皇后”胡蝶(她早已远走海外)。国营四大电影厂评选出22位“新时期”的“新中国优秀电影演员”,并把他们的放大版肖像替换掉中国影院中曾长年悬挂的22位苏联明星。可以说,在彼时中苏交恶的背景下,无论这个22人组成的集体,还是22人里每一个得到入选的个体,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政治道具。
然而即便如此,这22张面孔仍然足以代表这个新的“中国电影”。在彼时意识形态高于一切的背景下,他们完成了众多高质量的表演,贡献了一批至今仍然堪称杰出的电影。不过,时代给了他们无上的光荣,也给了他们无数的无奈,在今天的共和国里,虽然年长者依然对他们的名字和形象耳熟能详,但年轻一代则几乎对他们毫无所知。
“22大明星”之一的王丹凤
如果不是陈、张二老巧合般同时去世,可能很多人还不会知道“22大”,今天尚有11位在世——其中大多数因为年龄、身体的原因不得不息影、改行,比如90多岁高龄,与癌症抗争了30多年的“江姐”(于蓝),还有60岁下海成就传奇的王丹凤等;也有晚年依然活跃荧屏,美人依旧老来俏的,比如从电影演员、导演变身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的王晓棠,还有80多岁高龄还在数字电影《金色驿站》中上演了“夕阳恋”的于洋等。
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的纷纷离去,掀起一股怀旧的情绪,他们的演技和人品被广为褒奖,但这似乎是一种爱屋及乌以及为死者讳的“误会”:他们当然有那个时代的人的气质和风度,但只要想想他们曾经经历和参与的,就会知道,今天的厚古薄今,实际是一厢情愿或指桑骂槐的,而非对真相的正确叙述。当然无论如何,他们在大银幕上留下的经典作品毋庸置疑(哪怕今天的观众们再也没有兴趣去欣赏),而褪去所谓的明星光环,清醒地考察“戴着纸枷锁”的他们,如何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才是一片人云亦云中,我们最应该做的。
下一页
应时代而生的明星
上一页123...89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