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拍片”遭遇困境 未来发展之路全解析

《敢死队2》和《环形使者》为典型合拍片


  美国当地时间10月26日,由沃卓斯基姐弟和汤姆·提克威共同指导的新片《云图》登陆北美院线。如果够细心,观众可以在一群外国大腕中发现内地女星周迅的身影。与周迅一样来自中国的,还有参与影片投资和制作的新原野娱乐。一千万美元的投资和周迅的加盟,都令《云图》有了“中美合拍”的血统。无独有偶,DMG公司与迪士尼漫威合作的《钢铁侠3》,同样吸收了来自中国的投资以及中国演员,一样闪耀着“中美合拍”片的光环。

 

  不过上述两家公司,尤其是DMG一定很难忘记两个月前,自家出品的《环形使者》在上档之前突然“丢失”了中美合拍片的身份,以引进片名额缄默地挤进国庆档,最终收获了差强人意的1.5亿元票房。相比之下,同样有“合拍片”噱头的《敢死队2》,则以过3亿元的票房笑傲9月影市,真是“同根不同命”。不过,不管是赚了或者是赔了的,在8月底广电总局表示将从严管理合拍片后,中美合拍片这个特殊片种的命运似乎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电影网此次采访了乐视影业CEO以及《云图》制片人格兰特·希尔等业内人士,一起分析中美合拍片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之路。

“中美合拍片”的双重定义

 

  在探讨“中美合拍片”的问题之前,有一个需要弄清的概念就是,何为中美合拍片。从广义角度上来讲,只要中美两国电影人在一部影片的投资、制作等方面有过深度合作,那么这部影片就可以被叫做“中美合拍片”。在好莱坞,由于成本和风险的激增,即便是华纳、派拉蒙等“六大”公司也早已经没有单独投资一部巨制的能力。超过一亿美元成本的商业大片,有多国资金注入已经是惯例,从这个角度来讲,大部分好莱坞大片都已经是合拍片了。

 

  在国内,中美合拍片,有另一个更具体的定义。根据2004年广电总局颁布的《中外合作摄制影片管理规定》,合拍片被定义为三种形式,分别是联合摄制:由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共同摄制;协作摄制:即外方出资,中方有偿提供设备器材、场地、劳务;委托摄制:即外方仅以委托中方的形式在中国境内代为摄制。

 

  而随着好莱坞大片在国内所占市场份额的逐年上升,“中美合拍片”的官方定义也发生了改变。不久前,有消息指出广电总局将采用“中方出资比例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中国演员担任主要角色,并需要在中国取景”作为中美合拍片的新标准。

 

  而根据这个新标准来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环形使者》、《敢死队2》等片虽然有中方投资和演员,却没能获得“中美合拍片”的资格了。《环形使者》中虽有许晴,但是却出现不超过5分钟;《敢死队2》中余男的出镜时间比许晴也长不了多少,两个角色都很难说是绝对的主角。

 

  “中美合拍片”新规的出现,使得“合拍”这条道路变得更加狭窄,究其原因,无疑是为了对抗攻势日强的好莱坞大片。今年2月,“进口影片新政”使得好莱坞分账大片的数量提高到了34部,而即便在暑期档“双侠”自相残杀的情况下,前三季度票房总结中,进口片占到了六成,并且前十名的进口片票房远高于国产片前十的影片。在这样相当严峻的情况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总局领导会在一次电影研讨会上做出了严查合拍片的言论。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丕民曾在光明日报社举行的“电影频道电影研讨会”上就中美合拍片问题表示:“现在有很多国外电影,一个完全的美国故事,投点小钱,加上点中国元素,带上个中国演员,就叫合拍片了,其实只能算是‘贴拍片’,这是非常可怕的。”分账大片已经抢占了足够多的市场份额,如果松开合拍片这个关口,使得更多中美合拍片与国产影片争抢本就所剩不多的空间,显然是中国电影人不愿看到的。

 

  事实上此次“合拍”政策并不算是“收紧”,因为此前达到标准的中美合拍片数量就不多,能够给人留下印象的只有《功夫梦》《功夫之王》《雪花秘扇》《木乃伊3》等屈指可数的几部。只是因为近几年中美合作影片的增加,才使得“中美合拍片”的标准问题进入大众的视野。而根据新的经过精确量化的“标准”,此前曾经热炒的电影项目的命运也将被改变。例如DMG娱乐的《钢铁侠3》,很可能会因达不到“中国取景”和“中国演员扮演主要角色”两项标准失去合拍片资格;同样,新原野娱乐的《云图》,其投资仅占影片总投资的十分之一,也未能符合“合拍片”的新标准。

  

  鉴于目前形势的微妙和紧张,DMG娱乐和新原野娱乐公司的负责人面对媒体时都采取了“沉默是金”的态度,在“合拍新规”正式出台前,不愿多加评论。

 

下一页:“赌合拍”事小 投资全球市场事大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