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窗放映”第一季的作品主要有《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等
5月13日上午10时许,微博ID“i后窗”创号并发布了一条长微博“我们为什么要放这些电影?”,宣告“起窗放映”系列活动起航。
这条长微博有600余字,传递的讯息是:“后窗放映”是为了让“一些受到关注、但在全国范围内难得一见的影片”被看见,“希望越来越多的影院与我们合作,使越来越多的观众与这些影片相遇,并希望为优质的国产电影发出更多的声音。”
“后窗放映”在微博发出启动声音后,备受业内关注。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中国独立影像展以及大批影评人、策展人、影院、导演以及从业人士纷纷转载传播。“墙!裂!期!待!”“也许是今年最重要的电影文化活动”“希望能成长为中国第一条艺术院线”……很多业内人士难掩兴奋之情。网友及影迷们的态度也是相当积极,大喊“期待”、“支持”,还有人排队邀约活动“来济南”、“来乌鲁木齐”、“来郑州”。
资深影迷对“后窗”这个品牌或许并不陌生。“后窗看电影”是西祠胡同的一个电影板块,由卫西谛于1998年12月19日创立,是电影爱好者的一大聚集地。15年后,“后窗”从看电影到放电影,意味着什么?近日,记者采访了“后窗放映”活动的发起人,听他们讲述筹展背后的种种,也让更多关心中国艺术电影的影迷观众获得这个讯息:以后可能有更多机会在大银幕上看到你想看的优秀影片。
从发起词说起
15年,从看电影到放电影
该活动有四位发起人:卫西谛、水怪、杨城、高达。卫西谛,资深影评人,70后。相信影迷们对这个名字很熟悉。高达,论坛“后窗看电影”的现任版主“戈达尔”,同样也是70后。水怪,互联网从业人士,80后,电影放映策展人,民间电影工作者,年纪轻轻但已有丰富的策展经验。杨城,制片人,天画画天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80后,该公司主力制作艺术电影。这个群体相当有趣,四个人来自不同领域,兴趣点相近但擅长点不一。合作起来可以说是术业有专攻,分工清晰明确:卫西谛侧重考量影展文化性,杨城注重品牌运营,水怪研究项目的落地操作,高达负责活动宣传。
同样是对外宣布启动“后窗放映”,但考虑到面对的群体有些小差别,他们准备了两份文案:一份用于微博平台,措辞较为大众化,其中说道,“希望越来越多的影院与我们合作,使越来越多的观众与这些影片相遇,并希望为优质的国产电影发出更多的声音。我们希望,现在只是一个开始,期待更多拍电影的人、放电影的人、尤其是看电影的你们共同支持‘后窗放映’计划。”一份发布在BBS上,更有情怀。“从‘后窗看电影’到‘后窗放电影’,从线上到线下,其实主旨未变,只是为同一个房间多开一扇新的窗子,以期使它更加明亮。”从这双份发起词可以感受到积聚了15年影迷力量的“后窗”的历史与精神——— 从围聚论坛“看电影”,交流争论,到走到产业中,“放电影”。
放映消息
后窗放映 “文艺之春”
据水怪介绍,“后窗放映”第一季的作品主要是:杨瑾的《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陈卓的《杨梅洲》、郑大圣的《天津闲人》、《危城》、万玛才旦的《静静的嘛呢石》。
“我们会陆续争取增添的有宋方的《记忆望着我》、彭磊的《乐队》、李睿珺的《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等作品。另外,包括赵晔的《扎赉诺尔》、章明的《郎在对门唱山歌》、范立欣的《归途列车》,甚至是蒋雯丽的《我们天上见》、宁浩的《绿草地》、顾长卫的《孔雀》、《立春》等过往的好作品,我们也都会尽可能去协商,使作品能通过这个渠道抵达他们本应该拥有的更多观众,我们内部大体列及了近些年40余部作品详单。”
听他们说说具体打算
“后窗”,推动电影、观众、市场良性循环
“后窗放映”发起人之一卫西谛近来身在国外,不便采访。记者专访了水怪与杨城,重点了解包括放映规模、时间、城市等在内的诸多细节。
·品牌运营 不仅仅是艺术院线这个目标
虽然艺术电影市场不景气,但国内各种形式的艺术影展、独立影展、纪录片影展等活动还是“遍地开花”。今年年初,水怪曾在迷影网上发表文章《2012中国大陆影像节地图》指出,2012年共有19个城市,活跃着32个影像节。这些活动均能造福各地影迷,但大多为集中性展出。
“后窗放映”的发起人打算:打造一个将点连成面的日常放映活动模式。杨城告诉记者,“发展成为艺术院线是我们的目标,但我们想做的还不仅于此。院线是终端,我们还想尝试打造出一套整体的宣发模式、对艺术电影来说行之有效的发行渠道。最后,希望这个模式对文艺电影的创作环境有所推动。因为一旦渠道通畅,艺术电影与观众、市场之间恶性循环的现状就能成为良性循环,就能对拍电影的人有反作用力,促使他们拍出更多的电影。”
他分析说,文艺电影的发行是一大难题,有不少影片按照商业影片的模式尝试做宣发,但结局仍旧很悲剧“比如《万箭穿心》、《人山人海》,投入大笔宣发费用,结果是无效的。《万箭穿心》是一部不错的片子,但宣传却像商业电影,炒作海报抄袭等话题。这种做法反映出片方并不知道怎么将宣传指向目标受众。”杨城坦言,从制片方的角度来说,参与到“后窗放映”活动中,“也是为影片寻找出路”。
因此,在建立艺术电影宣发渠道这方面,他们觉得可以放手尝试。杨城说,“做过很多次讨论,规模做到多少、收益是怎样的等一系列问题都想得很清楚。”
·战略设计 2015年达到60家影院的放映规模
计划目标是:2015年达到60家影院的放映规模,“这是最理想的目标。”杨城说。水怪告诉南都记者,今年计划至少有两个季度的日常放映,到年底是做到20余家影院的规模。城市的选择以省会城市为先,同时参考当地影迷氛围及传统,以及院线伙伴的合作亲密度。
片源很重要。杨城介绍说,选片由四位发起人一起讨论决定,“不会有太大分歧,总体原则是:放好片,不放烂片。”但问题是,能让四位都认可的新片并不多,“可能每年有十来部”,所以也会挑一些稍老的好片,“观众很想看、但很少机会能看到的老片,以及策划主题影展”。
2011年底,水怪曾联合导演范立欣一同发起过“一城一映”的展映活动,即以一部电影为单位,去各地巡回放映。活动让他积聚不少经验:某城,哪个区域是影迷集中地?当地有没有影迷组织?哪家影院对文艺电影、差异化经营有兴趣?经验都可延续到“后窗放映”活动中。
放映时间、时段的计划也很重要。水怪介绍说,活动争取以周末白天时间为主:非工作日,影迷方便前来观影。但在非工作日,黄金场次肯定是排给商业热片。从首场放映南京站的情况来看,卢米埃南京影城的排片很给力,除周末放映外,非周末时间也有每天一两场的场次。
·运作窍门 充分运用新媒体、电商宣传销售渠道
在具体的实施中,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吸引目标受众,建立品牌效应?水怪分析指出,除了选择地理位置好、认可度配合度相对较高的合作影城外,重点工作放在电商销售、终端阵地宣传,以及联合当地影迷组织三个方面,其中尤以电商销售最为关键。
“线上订购平台对我们有特别重要的推进作用。”他举例说,放映前提前一周线上售票,影迷通过网络预订,方便快捷,这样也有利于把握预售情况调整排映安排。“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大好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新媒体将讯息传递给目标观众——— 他们大多玩微博、豆瓣、人人,再通过文艺片受众最为集中的豆瓣电影进行线上订购,大大促进观影行动,锁定固定观众。其次,通过影院终端阵地的宣传,开发外在观众。此外,联合当地影迷群体,比如广州的‘先锋光芒’、深圳的‘电影社’、成都的‘八又文化’等已积聚一批文艺片爱好者并形成影迷组织。搭建好基础平台,将观众与有价值的影片嫁接起来,就等着观众用脚投票了。毕竟说到底,观众的参与度,是影院考虑合作的最终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