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新星导发起人刘德华
“劳模”刘德华最近很忙,除了宣传他主演的几部影片,他更显眼的身份是幕后大老板——他倡导的第二期亚洲新星导计划的开山之作《初恋未满》即将上映,他本人也在其中担任监制。放眼望去,这部影片的团队都是新鲜的面孔,他那张驰骋银幕30年的脸就格外醒目。但刘德华给自己的定位却很清晰:帮助宣传的背景。采访时他尽量让导演刘娟有更多发言时间,拍照时也站在刘娟身后,引得摄影师不断大喊“刘德华再出来点,你的脸都被挡住啦”。有趣的是,电影中刘德华也作为背景出现了,犹如飘渺的梦萦绕在主人公对未来的憧憬里。上世纪80年代,偶像刘德华是很多人青春的背景,遥遥地搔弄了70后、80后的情感萌动;但作为偶像符号的他对大众而言也想背景那样平板:勤奋,滴水不漏的情感生活、无惧岁月的俊脸。直到近十年来,刘德华公开自己的婚姻,频频接演一些正邪难辨的角色,以及更重要的,投资拍摄了一些口碑很不错的小成本电影,才让人看到刘德华自主的一面。在幕前他是别人的理想,退到背景,他才成了自己的boss。
由德俊文化出品,“亚洲新星导”刘娟执导的《初恋未满》,讲述了1997年南方小城里,六个即将面临高考的中学生,憧憬着各自的未来。清丽班花董啾啾(张含韵饰)外表乖乖女、内心却有叛逆冲动;忧郁校草夏静寒(冉旭饰)是他人眼中的古惑仔,与大伟、罗凡、小胖是最佳损友拍档,因为一首歌曲及一次意外,啾啾和寒寒产生了交集,也令双方各自的好友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青春热血澎湃时,彼此在最美的时光相遇,你经过一阵子,我却记得一辈子……
刘德华回望青春:失恋十八岁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刘德华的团队就对他日常的工作进行了纪录片式的拍摄,其中有很多从未对外公布的珍贵画面,刘德华希望有朝一日做成一部名为《和刘德华一起走过的那些年》的纪录片,名字和概念是很早就定下的。但很不巧,在做第一版方案时电影《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出现,怕有跟风之嫌这部纪录片就此搁置,刘德华的“那些年”也许还要等很久才能被看到。就在这个时候,《初恋未满》的剧本被送到了他面前。故事中的时代背景是1997香港回归,四大天王、小虎队等港台明星反复出现在电影中,是主人公追梦的动力和目标。
“我没有研究过80后,也没有看过什么电影是关于我们香港艺人的青春世界的,那个剧本很清楚很实在地告诉我在90年代,那些80后是怎么过的。剧本里有我的影响出现,好像跟我的生命有关系。”刘德华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自己这一代艺人对于年轻人的影响,而当年那些追星的孩子们都长大了,开始进行自己的表达。“看到剧本我觉得她想讲一次她的那些年,现在很多爸爸妈妈会说80后怎样怎样,但80后会说爸妈,真的不是这样的。这样的剧本我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听听。”
《初恋未满》让刘德华追忆起自己的青春
这个故事让刘德华看到了自己对某一代人青春记忆的影响,也让他又回味了一遍自己的青春:“我的青春不是这样的。”他反复强调,这部电影是属于导演刘娟和她这一代人的青春,电影中生机盎然的绿色调调与他的青春记忆截然不同。
电影中的青春是高考、追梦和初恋,而刘德华自己的青春则是苦涩、忙碌、在现实里拼搏。“可能只有80后90后才能有那么绿的青春。我是60后的,我的青春在一个为家庭非常忙碌的背景下。每天爸爸妈妈都很忙,完全没有机会说两句话,家里不管多少个孩子,所有的工作都是分配,我家开了一个小卖店,我早上4点就起来坐在那洗碗,洗到7点然后洗澡上学,每天就这样。”
后来刘德华17岁报名无线的演员培训,18岁踏入演艺圈。那个年龄对对他来说很特别的是,18岁的刘德华第一次经历失恋。很难想象不老情人刘德华也曾面临被甩了的局面,那段记忆他现在想起来仍像昨天刚发生的事。“当时因为进入训练班没时间,女朋友跑了。我们在山顶分手,下山时我坐着那个14座的迷你巴士,坐在最后一排,又怕别人看到我哭,又忍不住,一直哭哭到下山。”
刘德华说,正因为截然不同的青春记忆,让他对这个剧本印象深刻,就好像偷看别人的日记一样,让他看到了自己从未走过的路。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青春就该叛逆。
“当初无线让我签五年,五年内所有电影他管,我能不能出去唱歌也是他管,我就说不行,然后就被冷冻了两年。当时我的账户只有很少一点钱,还要撑六个月。但我坚持下来了,现在回头看,很多人说刘德华选择离开无线很厉害,现在成为巨星了。但是梁朝伟选择留在无线也成为巨星了。所以不同的路可能会有同样的结果,选择的对错当时没法说,但是年轻时真的要给自己空间去叛逆去尝试一次。”
宁浩、刘娟、刘德华
刘德华前瞻电影投资:市面上少见的 我选择
上世纪90年代初名声大噪后,刘德华就不满足于只当一个幕前的明星,开始着手做电影投资人,先后拍了《天与地》、《战神传说》、《全职杀手》、《阿虎》等电影,每部都亲自担任主角,团队里也尽是梅艳芳、关之琳、刘镇伟、洪金宝等响当当的名字,说不清是电影本身的问题还是刚好赶上香港电影市场不景气,除了1991年的第一部《九一神雕侠侣》外,几乎全部以亏本收场。最惨的时候他负债4000万,不得不把当时的天幕电影公司抵押出去。
那时候“刘老板”的目光大都聚焦在明星云集的大制作商业片上,亏损令他一度对电影投资心灰意冷。陈果在拍《香港制造》前曾找过他,他对陈果说“你是新导演,我不会投你”,陈果却说他不要钱,只要刘德华公司仓库里里剩下的电影胶片。在《香港制造》拍到一半时,刘德华改变主意注入资金,最终这部电影同时收获了1997年的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和四倍于成本的票房。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刘德华的目光转向了新导演和小成本电影。
八年前,刘德华重整旗鼓,开启了他的“亚洲新星导计划”,从内地、台湾、香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挑选了6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作为该计划的第一批投资对象。“因为新人便宜,”刘德华毫不掩饰地讲起自己投资新人的原因。前后两期亚洲新导计划的总投资都是2500,这笔钱拿到大制作电影里也就刚好够明星的片酬。
但便宜未必就没有好货,当年新导计划中的宁浩就依靠《疯狂的石头》脱颖而出,创造了小成本电影的票房和口碑奇迹,跻身国内一线导演之列。对于这些被选中的导演来说,刘德华应该是个最好的老板。“04年我参加香港国际电影节,在那个时期遇到华哥,他们看了我之前的那个片子,觉得挺好的,希望能一起合作。我当时非常看中自由度,他给我的自由度非常大,就是想拍什么都可以,很少遇到这样的老板。”宁浩这样说他和刘德华合作的缘起。
作为一个电影投资人,刘德华的考量和一般的商人总是不太一样,经历了模式化商业片的失败,新的故事新的题材反而是他最感兴趣的。“当年宁浩拍片子的那个年代,他那个类型的电影比较少,现在就很多。多了就不需要我再去选择同样的题材,因为已经有很多老板去捧那样的电影。这次的《初恋未满》不仅仅是青春片,是导演要讲自己的梦想,是很个体的,但这种个体又有很多人有同样的共鸣,这种片子我觉得市场上比较少见,所以我会选择。”
客观来说,刘德华这种乐于尝试不计较票房的心态一点都不像商人,他投资的那么多电影里真正挣钱的也屈指可数,除了《香港制造》、《疯狂的石头》就是2011年上映的《桃姐》。十年前,刘德华曾跟许鞍华说“我现在有钱了,希望能投资一部你的电影,无论什么题材我都接受。”十年后,他抱着必赔的心态投资并出演了《桃姐》,没想到却收获了近1亿的票房。
这对他而言是一个意外,更多的片子都淹没在喧嚣的电影市场中。当年轰轰烈烈的第一期亚洲新导计划最终也只成就了宁浩,“大家看到的我投资的电影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很多烂片我都私藏起来没拿给大家看。失败也无所谓啊,至少我曾经青春过嘛。”这种投资回报率放在任何一个老板身上都得算作失败。至于那些收不回来的投资,刘德华笑着说:“没关系,我再去接一部片接两个广告就回来了。”
刘德华的这种举动明显体现出老派香港电影人的价值观,同时代的成龙、曾志伟都属此类,对他们这一代香港影人来说,干好自己的工作,挣一些钱只是一个起点,他们更希望的是能对整个电影行业甚至社会的发展有所推动。“《疯狂的石头》在二十年三十年之后还可以被电影人讲到,《无间道》的影响力至今还在,我看中的电影是所处的年代需要的有标志的作品。”他承认香港电影行业不景气,但也反问过自己难道就此就不投资电影了吗,“就是因为电影业不景气,很多幕后工作人员没工开,很多新导演没有任何机会。既然我有能力,便来试一下为大家提供一个开工就业的机会,也给一些新导演一个发挥的机会。否则可能两三年后,这些导演便会消失。”
所以,尽管大部分投资都一无所获,刘德华仍旧坚持投资新导演,他在内地、香港、台湾和亚洲其他地区都有团队,为他挑选好的剧本和年轻导演。投资的电影只要有需求,他都尽力配合宣传,“我的作用,就是用自己的能力去赚钱回来,再提供机会给这些有才华的导演,让他们去发挥。也把我的知名度提供出来,让大家就此留意这些新人的作品”。
这些年,刘德华一改最初做电影的作风,不再出现在自己投资的电影里,这次也不例外。“我也想过去客串一个老师,但电影里的背景里有我,我再出现观众就脱戏,调调就不对了。”所以最终,刘德华仍是一个在片中和片外的背景里,不是主角却决不可忽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偶像。
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时光网认同其观点和立场,以及认同文中所述皆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