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特效公司接连陷入困境:成本高周期长


《少年Pi》特效公司的Rhythm & Hues Studios破产后被印度Prana Studios收购


  近日,备受瞩目的《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已在我国上映上映首日就获得5420万元票房的该片凭借出色的特效获得中国观众的好评。据了解,在截至2013年6月的美国电影票房排行榜上,从《阿凡达》《变形金刚》,排名前列的美国大片无一不是如《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一样依靠特效的大制作电影。


  但另一方面,从2008年起,美国本土影视特效公司却陷入困境,包括曾制作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Rhythm & Hues Studios和在美国名气仅次于工业光魔的Digital Domain接连濒临破产,前者最终被印度的Prana Studios公司收购,后者被中国小马奔腾公司收购后又转手香港奥亮集团。美国特效电影叫好又叫座,而美国知名特效公司却接连陷入破产边缘,这一现象令人费解。


  特效公司经营成本高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师孙立表示,倒闭的特效公司是行业垄断的牺牲品。据了解,美国从事影视行业的公司约有70%集中在洛杉矶、好莱坞地区,目前相关公司业务的来源主要是美国的六大制片厂,即索尼影业、福克斯、迪士尼、华纳、派拉蒙和环球,简称“六大”。在美国电影业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下,电影制作早已形成垄断,作为影视分支的特效行业也深受影响。


  在去年12月的第86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评选中,共10部电影入围,其中华纳和迪斯尼各占3部,派拉蒙2部,环球和索尼各1部。有人将每年的视觉奖评选称为“六大”的游戏。而“六大”选择的特效公司往往是知名的大公司,这10部电影中,工业光魔3部,威塔、Framestore各2部,不难看出美国的特效行业也呈现垄断的趋势。



最近大热的《冰雪奇缘》的特效是由皮克斯工作室制作的


  美国影视特效公司的发展确实存在行业共有的困难,北京华鼎世纪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魏星表示,美国特效公司经营上的问题还表现在资本回收时间和制作周期的矛盾,以及公司发展、人员资本控制及资金预算控制的矛盾。孙立也称,美国特效电影制作周期长,再加上高额的劳动成本,一些特效公司难以维持是意料中的事。特效师Scott Squires接受《帝国》杂志采访时曾说,特效公司需要接受制片方有关电影修改的任何要求,即使特效公司原本拿到2000万美元的一个单子,最后拿到的利润也许仅剩5%。


  深职院动画学院副院长郭启晨称,他认识一个专门制作海洋特效的特效专家,曾参与《加勒比海盗》的特效制作,为了其中的一个屏幕上简单的特效镜头竟花了半年的时间。“特效专家的工资以美元计算,这一行业的人工成本很高”。据了解,近年一些美国特效公司开始在中国建厂,例如梦工场动画已在上海建立合资公司,其主要原因之一即为亚洲人工成本便宜。


  日韩特效行业崛起


  曾对国内外影视行业进行过考察的魏星说,目前在国际范围内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影片的制作人或导演,更愿意选择日韩的特效公司进行合作。


  “美国特效创意一流,但成本高;日韩特效公司做创意赶不上美国,但基本上能满足影片的要求,更主要的是价钱低。”魏星说,“我认识的一个制片人投资一部影片计划用5000万美元,和一家美国特效公司谈,那家公司要价就是5000万美元,后来换了一家韩国特效公司,价格只用2000万美元。”



徐克导演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有韩国特效团队的参与


  据了解,近几年我国一些热门电影的导演也开始青睐与韩国的后期特效公司合作,如冯小刚《集结号》徐克的3D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都有韩国特效团队的参与。


  魏星谈及日韩特效公司发展迅速的原因时称,日韩相较于中国而言,较早地进入了影视特效领域,所以在制作技术及人员素质上相对较高,人才的输出提高了制作的实力。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在特效领域,日韩具有和美国竞争的潜力,美国的电影特效公司中不乏亚洲人的身影,但目前这些日韩特效公司主要还只限于为本国及亚洲影视剧服务。


  在日韩特效公司崛起的同时,我国近几年影视特效行业的发展在亚洲也备受瞩目。魏星表示,我国特效行业相较于国外具有人员成本控制上的优势,但人才储备及整体技术与艺术水平不足。


  郭启晨认为,目前我国电影在市场上的预期往往难以预计,风险大,同时特效行业发展时间不长,还未实现完全的市场化。由于业务来源不稳定与市场的不完善,作为影视分支的后期制作公司的经营常难以持续。关于中国影视特效行业的发展前景,孙立表示,“特效之于整个影视行业就好像蛋糕上的樱桃,关键在于把蛋糕做大,只有蛋糕大起来,樱桃才会多起来。”与此同时,对于海外特效公司在中国建厂的现象,孙立表示,这对我国电影特效行业而言是一个机会,“能无形地提升我国特效技师的能力,从而促进电影特效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