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电影票房突破100亿元大关仅用时141天,比去年破百亿时间提前了近1个月。尽管票房增长迅猛,但电影市场单日票房差距过大以及“偷票房”的问题依然羁绊着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那么面对鲜花与板砖齐飞、“点赞”与“吐槽”同现的电影市场,当前又存在着哪些机会和问题?
未来国内电影市场发展趋势又如何?5月27日,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专访节目中谈到,国内电影市场需要一个更为宏观的、包容的评价体系来评判电影的发展,而不能单单以票房的高低来论英雄。
电影产业需要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指标
饶曙光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
“我们需要一个更具有包容性和更宏观的评价电影产业的指标,这样才能反映电影产业的发展状况。”饶曙光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说。他认为,公众看电影主要是从票房来认识和评价,然而电影产业的容量很大,票房只是一个最显性的指标。电影对于就业、旅游以及其它产业都具有很大的一个拉动作用。如果要评价电影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应该建立一个综合性和包容性的电影产业评价指标。民营电影企业改变了国内电影市场版图
“大量的民营电影制片公司在不断地改变中国电影的版图,现在差不多有20多家民营公司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效益,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它还有巨大的潜力,这个巨大的潜力一旦释放出来还会对中国电影的格局产生很大的一个影响。”饶曙光说。
在被问及在目前电影中传统国有电影制片厂逐渐被频频出现的华谊、光线、博纳等民营电影企业替代的现象时,饶曙光认为,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只有国营电影制片厂才有拍摄许可证拍电影,2003年电影全面产业化改革以后,民营电影企业获得了拍摄许可证,同时,民营电影企业没有包袱,能够灵活的应对电影市场的变化,这种产业结构的自我调整也将不断的推进国内电影产业向前发展。
只需人均观影3次 中国电影市场就全球第一
在谈到目前国内电影市场发展潜力时,饶曙光介绍,现在中国人均看电影的次数仍然很低,即使200亿的票房,如果按30元的票价来算,平均下来才0.5、0.6次,而美国高达7次,韩国也高达5次。从这个角度讲,国内电影消费的巨大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与电影产业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电影消费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饶曙光认为,如果乐观地估计,只要人均观看电影达到3次,那么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消费市场。
决定电影票房高低三要素:质量+营销+口碑
谈到最近票房不断创新高的张艺谋新作电影《归来》时,饶曙光认为,决定票房高低的不仅仅是导演、演员、上映期、营销、大数据统计等这些因素,电影本身质量也是决定票房高低一项重要的因素。但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贾樟柯的《三峡好人》,虽然获得大奖,但是它的票房仍然不好。这说明随着市场在发展,观众对电影的态度也不断地变化,单纯的一项因素不能决定票房的高低。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电影的传播手段也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便捷。电影质量好也并不保证票房好,因为“酒香也怕巷子深”,只有有了好的质量、好的营销、好的口碑。票房才会不断地增长。
明星片酬过高损害了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被问及当前电影产业面临的问题时,饶曙光认为,国内电影产业需要一个更好的法制环境,需要更多的行业规范。饶曙光说:“例如明星片酬过高这一情况的出现,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损害了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这个问题,饶曙光向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在法国,一部电影所有人员的劳务成本不能超过电影制作成本的50%,而现在的国内很多明星的片筹确占据了整个电影制作成本一半,甚至更多,留给电影制作的资本非常少,这直接影响了电影的质量,影响了电影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电影产业还需要更多的规范来保障市场的健康发展。饶曙光认为,只有行业得到了健康持续的发展和繁荣,个人的利益才会得到有效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