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斩获国际电影节奖项 罗马尼亚:立法助推电影业再崛起

      罗马尼亚电影对于中国人而言并不陌生,从《勇敢的米哈伊》到2013年“擒熊”影片《孩子的姿势》,罗马尼亚电影产业经历曲折的发展期。东欧剧变后,这个国家的电影业因经济衰退遭到致命打击,是怎样的力量让罗马尼亚电影重新崛起?其中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内容?


罗马尼亚电影的今昔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罗马尼亚电影风靡中国,是当时中国民众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斯特凡大公》《多瑙河之波》《神秘的黄玫瑰》等影片广受中国观众好评。彼时,为抵制西方思想侵蚀、加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罗马尼亚政府大力发展本国电影业,使得电影在1989年东欧剧变前出现了大繁荣。


      东欧剧变后,罗马尼亚经济陷入衰退,电影业受到巨大冲击,一蹶不振,产量大幅下降。为促进电影业发展,政府制定相关法律,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振兴电影业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孩子的姿势》电影海报


      近10年来,罗马尼亚电影在国际上斩获众多奖项。影片《乐泽列斯库先生之死》和《加州梦》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奖;2007年,罗马尼亚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基欧执导的电影《四月三周两天》获得欧洲电影学院颁发的欧洲最佳电影奖和戛纳影展大奖,2008年获伦敦影评人协会奖和纽约影评人协会奖;由罗马尼亚导演玛丽安·科瑞珊执导的《盘封管》获得2008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短片金棕榈奖;由罗马尼亚青年导演波伦博尤执导的《警察,形容词》2009年获得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评委会奖和最佳影评奖;2013年,电影《孩子的姿势》在柏林电影节“擒获”金熊。在国际上频频获奖的罗马尼亚电影,被国际电影界称为“罗马尼亚新浪潮”。


立法保证本土影业可持续发展


      2006年修订的罗马尼亚《电影业法》对罗马尼亚电影业的运行框架、持续发展、电影文化及教育、电影业资金的构成及使用、国家电影遗产的管理以及国家电影中心的地位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对电影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法案对“罗马尼亚电影”进行了全面定义。按规定,罗马尼亚电影可以申请参加国家电影中心的评选,从而获得直接拨款或无偿资金资助。“根据导演、编剧、制片人、原版放映语言、演员、技术人员、拍摄场地、技术设备、后期制作等。综合评分65分以上的定义为罗马尼亚电影,35分以上的为罗马尼亚参与电影。”该定义保证了政府的资金真正用于罗马尼亚电影,较好地保护了本土电影业的发展。


      罗马尼亚还调高了电影基金的来源比例以保障资金支持。需要缴纳费用的包括租售录像带、DVD及数字产品业,有线电视台售出广告时段收益,任何形式从影片中的获益,有线、卫星和数字电视重播的收益以及博彩业的收益等。该规定从法律层面保障了基金的资金来源,并将与电影业利益相关的单位捆绑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


      罗马尼亚对电影基金划拨方式和过程做出了严格规定,以规范资助方式。国家电影中心每年举行两次电影和电影发展项目评选,各类影片均可提交申请。国家电影中心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评选之后向入选影片和项目进行一定额度的直接拨款资助。此外,国家电影中心还对创造了票房纪录和国际公认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影片进行资助,鼓励制片人和导演利用这笔资金进行新项目和影片的开发和拍摄。


鼓励电影业“沾染”国际元素


      在鼓励本土电影业发展的同时,罗马尼亚政府也非常重视在国际舞台上提升罗马尼亚电影的知名度,鼓励本土电影走出去;提供税收优惠,鼓励外国团队赴罗拍摄电影。对“国际元素”的重视,也是推动近年来罗马尼亚电影重新站上国际舞台的重要原因。


      罗马尼亚政府通过多种优势吸引外国电影人到该国拍摄电影。罗马尼亚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东北部,地形奇特多样,原生态自然风景保存完好,拥有理想的电影拍摄条件。同时,大批经验丰富的电影从业人员、良好的制片设备、低成本建设费用和人工成本、大型电影工作室以及与欧盟签署的合作拍片协议等因素,也吸引着欧洲乃至世界各国制片商赴该国拍摄。罗马尼亚政府希望借知名影片宣传其所拥有的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


      按照规定,在罗马尼亚国家电影中心注册的在罗拍摄、销售以及展览电影的公司,在进口非罗马尼亚生产的电影设备、技术处理设备以及其他用于电影业的用品时,可以免征关税。这意味着在罗拍摄或宣传电影,可为相关公司降低成本。


      与此同时,罗马尼亚国家电影中心的无偿资助可以授予在罗以外的国家和地区销售成功的罗马尼亚电影或罗方参与的电影,这为罗马尼亚电影走出去提供了动力。按照《电影业法》的相关规定,国家电影中心在每年度评选受资助的电影或电影发展项目时,有一套客观的评价电影的标准,其中,评价导演和制片人的资质时,以是否参加A级电影节作为评选的决定因素之一,这极大提升了本土电影参加国际电影节的热情,让罗马尼亚电影更多地现身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