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网特稿 《时代》杂志把阿米尔·汗称为“印度的良心”。在印度电影界拥有重要地位的他,一年只拍1-2部电影,不沉湎于票房的数字游戏,也不参与众声喧哗的颁奖仪式,但这却丝毫不妨碍他在印度人民心目中宝莱坞男神的地位。即便他已经入行近30年,如今也已是50岁的人了。
印度人民自己更喜欢把阿米尔·汗称作他们的“完美先生”,他参与主演或担纲制作人的电影《印度往事》《芭萨提的颜色》《未知死亡》...很多都成为印度影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当然,还有绝对不可能不提的《三傻大闹宝莱坞》。
阿米尔·汗本人倒也不是什么高冷的艺术家,在商业和艺术的平衡上,他驾轻就熟。不爱领奖,是因为觉得那与电影创作本体无关。他爱电影,但又不止于爱电影,他觉得,电影承载娱乐的价值,但如果能附加点什么,那再好不过了。附加什么呢?他的梦想是——用电影里的故事去影响社会,以及别人的人生。
毋庸置疑,阿米尔·汗是一位出色的电影演员,一位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大明星,但在大多数时间里,他更像一位社会活动家,制作社会议题电视节目、参与社会活动、身体力行地要出一份力、让印度人民过得更好。很难说清楚,印度人民是爱他的电影,还是爱他电影所传达和辐射的力量更多,不过,这两者又似乎难以剥离。
中国人民认识阿米尔·汗,大多是源于2011年12月在中国上映的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电影上映之后的那段时间,但凡有朋友从中国回来,阿米总能听到对方告诉他,“《三傻》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你在中国很受欢迎!”影片当时取得了1400多万票房,在时光网上,它的评分高达8.8分,无数人为影片中的故事感动、流泪。阿米也开始渐渐收到来自中国影迷的邮件,也有中国影迷一直去他的Facebook上留言......可以说,《三傻》是阿米与中国观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跨越国界的“沟通”。
之后的2013年的《幻影车神:魔盗激情》,2015年的《我的个神啊》两部影片上映,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看到阿米尔·汗在大银幕上的面孔,会像见了老朋友一般,“原来是他啊!”而《我的个神啊》首周末票房3200万人民币,也创近年来印度电影在中国大陆的最高纪录。
2015年5月11日下午16:00,首都国际机场的接机口,围着一群捧着鲜花,拿着海报的姑娘们。明眼人一看便知——又有明星要到了。戴着鸭舌帽穿着蓝色T恤匆匆步出的男子,很快被人群围住,尖叫、求握手、求拥抱、闪光灯不断。在一位粉丝凝视的镜头里,某个瞬间拍下来这位男子有些错愕的神情,这位被中国观众称作“印度刘德华”的宝莱坞男星阿米尔·汗,他带着自己的新片《我的个神啊》来中国宣传,他或许没曾想到,自己在中国是如此受欢迎。而在之后为期3天的中国之行里,有关于中国观众对他的热情,这个印象被不断巩固。
阿米尔·汗的新片《我的个神啊》依然不是一部简单的印度喜剧,他抨击对宗教的盲目崇拜,在宗教大国印度一度引起轩然大波。坐在记者面前讲述创作经历,诠释电影意义的他,看起来并没有太多明星光环,他穿着烟灰色的T恤,皱巴巴的牛仔裤,有些不修边幅,微卷的寸头,满脸的络腮胡,发福的身形和脸庞让人有些恍惚。他见到每个人,都会露出灿烂而友善的笑容,眼角随之堆叠而起的些微皱纹,不禁让人想起,他还是那个曾以44岁高龄演绎了一位18岁大学生的“三傻”兰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