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路人甲》片场照
香港导演尔冬升在拍最近一部电影时,在片场里戴起了墨镜,“像王家卫一样”,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焦虑。这部电影叫《我是路人甲》,讲述横店影视城里临时演员的故事,主演用的也是这些临时演员。
“我几乎把所有的伎俩都使出来了,演员还是演不好,记不住台词,紧张得不行。” 尔冬升说,“他就是没法突破这一关,所以我们只能一遍遍重来,记不住台词就给他提词,工作量特别大,特别疲惫。”尤其是对比上一部影片《大魔术师》里梁朝伟和周迅常常一条就过,更加重了这种落差。
这种焦虑的状态和每天面对这些新人的工作让他想起了几十年前,自己刚入行时当演员的经历。
尔冬升在 17 岁时就进入了香港邵氏影业,成为一名电影演员。由于家庭出身的关系——父亲尔光是邵氏的制片人,母亲和两个哥哥都是演员,尔冬升没有经历过那些群众演员的苦日子,但他很快感受到了大公司和旧体制下小人物的另一种痛苦。
演员时代的尔冬升
“你在里面没有办法做一些自己想做选择,觉得不好的戏也没法推掉。年轻演员都是一个固定的月薪。我做主角的时候,比我年长的替身们薪水要比我高很多。那时候当演员,就跟上班族一样。”尔冬升告诉笔者,这些让年轻的尔冬升感到愤怒和焦虑。
另一方面,从 1970 年代后期——也就是尔冬升刚入行时——开始的香港电影新浪潮在 1980 年代进一步发展,新艺城、德宝这些公司与吴宇森、徐克等新人导演合作给香港电影带来了新的气象,这让仍在邵氏“上班”的尔冬升羡慕不已。
“我们越来越边缘化。‘五虎’都有了,刘德华、梁朝伟全都开始出来了,一批一批的。我们还在拍那种老套的戏,给东南亚放。你看看外面,徐克已经在拍蜀山了。”尔冬升说,“我十七岁进入邵氏拍戏,离开公司时,我二十六岁,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完蛋了。”
尔冬升担心的“完蛋”并没有发生,在过去 30 年,他一共拍了 18 部影片。在他看来,《我是路人甲》是拍摄难度最大的一部,用他的话来说,“开始有点自恃过高,后来拍得特别疲惫”。
当这些在横店当群演讨生活,在电影中露个脸都能兴奋好几天的年轻人突然被放到舞台中央时,缺乏专业训练和过度紧张让现场的 NG 次数远高于平常。
尔冬升在《我是路人甲》片场
不过,58 岁的尔冬升仍然很享受这种在摄影机后指挥的工作,也从没有后悔当初“完蛋”后做出的大胆决定——从演员转向幕后,这才有了现在我们认识的这个“导演尔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