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美人鱼》未映先热 20亿票房保底背后都有什么?


  这两天电影圈都在讨论一个话题。《美人鱼》离上映不到1个月,已经成为了全民焦点。


  让它未映先红的不是娱乐八卦出轨绯闻,而是个让我们这些严肃的相关从业人员都为之一震的行业信息——《美人鱼》发行方采取了票房保底分账发行,而票房保底的金额高达20亿。这史无前例之举,让《美人鱼》未映即已载入中国电影史册,成为现象级电影!


  对数字不敏感的同学可能会想20亿怎么了,《捉妖记》已经用24亿刷新了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周星驰的电影又是春节档20亿很有可能啊。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美人鱼》的5家发行公司,肯定不是为了出个大新闻,让大家看个热闹,而拍下这20亿的票房保底。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票房保底机制。票房保底,就是发行方对于制片方的一个票房承诺,同时也体现了发行方对于影片的信心高低。


  通俗的话来讲就是, 发行方保证制片方有20亿的票房分账收入,在这20亿的范围内是有协议约定的一个分账比例,而超出20亿以后会是另一个分账比例,此时这个分账比例利益所得会更倾向于发行方。但是如果实际票房没有达到20亿这个保底票房数字,那么发行方还是要分给制片方以20亿计算的分账金额。


  票房保底的行为,也可理解为发行方不甘心于几个或十几个点的发行代理费,对他们心仪和看好的影片,通过早期对市场的预估,同时抓住制片方对票房的心理预期,在合作开始之前就制定一个双方认可的保底额度。


  无论最终票房如何,至少保证制片方可以拿到保底票房下的分成,让一部分钱先落袋为安至少不必承担失败的风险,而如果最终票房超过了保底额度,那超出部分的分账模式就是发行方占大头甚至是全部。乍听起来这确实是个双赢的买卖。


  这种保底的分账模式无论在电影行业还是其他行业,都不稀奇且早已有之,其中最要紧最讲究的是这个保底金额的制定。



  作为一个买卖双方没有人愿意亏本,没有人会嫌自己拿到的多,对于未知事件谁都懂得趋利避害。尤其对于一部市场前景被看好的片子,发行权甚至都要争夺,加之中国电影市场每年翻倍的票房增长,保底金额也定要随之增长,到底得多高的票房能让制片方满意心甘情愿进行保守割肉。


  之前万达跟姜文的《一步之遥》也签了票房保底,保底10亿票房,最终票房只有5亿,万达就赔惨了。王思聪更是气的跳出来骂人。


  那么这次是谁有能力有勇气玩转这20亿?是谁在“兴风作浪”呢?


  先来看看《美人鱼》发行公司名单,共5家,其中有三大老牌发行公司中影、联瑞、光线,另外还有两家新锐发行公司龙腾影视、和和影业。


  一个电影多家发行公司是很正常的,但是其中的权责利益并不是平均分配的,不是说5家发行公司平均承担保底金额,并且往往是其中一家独立保底的可能性最大。而到底是谁玩得起这20亿,小编分析背后一定是资本的介入。


  逐个分析下发行方。中影,自是不用多说,中国上映的电影不可能跟中影没关系,影视圈麻瓜们权当中影老大哥是收保护费的吧。


  联瑞是《捉妖记》的发行公司,《捉妖记》目前稳坐中国票房榜首,联瑞赚的盆满钵满。而光线正为《恶棍天使》大喜过望,《恶棍》6.2亿总票房中的盈利已超过公司最近一年营业收入的50%。


  中影、联瑞、光线,这三家身为老牌发行公司,其投资特点就是稳健,因为拥有长久的发行经验和丰富的发行项目,不会针对个别电影进行风险极大的巨额投资。而且这三家之前也并没有做过巨额票房保底的行为。


  新锐发行公司就不同,他们手头的项目不会太多,又急需通过大项目在众多发行公司中站住地位,产生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行为极为可能。


  而且正巧,《美人鱼》的另外两家发行公司,龙腾与和和,这两家有个共同点,都有金融信托深厚背景,龙腾与和和以往的影视项目中,都运用过信托的方式,他们都善于用金融资本进行影视剧项目的投资和发行。


  所以,可以推断,龙腾与和和很有做这样20亿票房保底的可能。


  而对于当下真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对比2015年全年440亿收官的数字来说,20亿看起来也并不高。近期,也有多方预测,2016年春节档中,大年初一单日票房预计将产出5.5亿。


  那么,其中《美人鱼》又会占多少?2亿?还是3亿?若真如理想所预期的,那不仅对于《美人鱼》发行方,对于整个中国电影产业想必也都是一件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