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票房“缩水”近2.8亿 业内:电影需要回归“精耕细作”

  虽然今年国庆档有15部影片扎堆上映,但同比去年报收的18.5亿元,今年国庆档票房累计“缩水”近2.8亿元,止步于15.8亿元。


  对于这样明显的“负增长”,不禁引人发问:曾经一路鸡血的中国影市,如今一路颓靡,究竟怎么了?


  好片太少让观众意兴阑珊


  许多人把国庆档的票房折戟归咎为影片整体质量,烂片云集的市场让观众意兴阑珊。扎堆上映的15部片子中,《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爵迹》《湄公河行动》《王牌逗王牌》四分天下。其中,除了《湄公河行动》的豆瓣评分达到8分,其他三部都没能达到6分的及格水准。


  最具话题的两部片子当数《爵迹》和《湄公河行动》。集齐十余位鲜肉明星的《爵迹》除了全真人CG的特效噱头,依然是一部郭敬明式的粉丝电影,但并没有收获如《小时代》一样体量的票房,10月1日当日只收获7000多万元票房。


  此前并不被看好的“主旋律”影片《湄公河行动》,凭借口碑走出了与去年《夏洛特烦恼》如出一辙的逆跌走势。国庆六天票房已近4.5亿元,超过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4.23亿元,在假期结束前一天抢过国庆黄金周冠军宝座。


  评论人士得出结论:国庆档好片太少,光靠一部有质量的《湄公河行动》,拯救不了整体颓势的国庆档。



  喜剧电影不能“保送”票房


  有评论人士认为,今年国庆档“滑铁卢”是因为“喜剧的缺失”。论据不可谓不充分:2015年全年票房前六的国产电影中,五部是喜剧,国产喜剧片对国产片的总票房贡献率达到29.73%。2016年,国产喜剧片《美人鱼》斩获33.91亿元票房,成为截至目前国内票房最高的电影。


  据此,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国庆档未能出现现象级的喜剧影片“救市”,也是这个档期遭遇“寒流”的关键因素。


  事实上,今年国庆档的《王牌逗王牌》,也正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合家欢喜剧影片。只是,即便影片中有刘德华、黄晓明两大人气演员的卖力搞笑,似乎观众也并不买账。


  可见,不是凡喜剧电影就能替票房保驾护航。即便有多部小品式喜剧影片保送国庆档再创票房纪录,又能证明中国电影的整体质量步步攀升吗?


  电影需要回归“精耕细作”


  比起一路高歌的2015年票房,2016年似乎成了电影“小年”:除了《美人鱼》的漂亮开局后,似乎一直后续乏力。截至9月30日,全国电影票房收入累计353亿元,加上“拖后腿”的国庆档,实现全年600亿元的目标早已落空。甚至又有了业内“保500亿元”之说。


  不少人开始焦虑并责怪影片整体质量不佳导致票房没有持续创新高。反正,棒子打在影片质量上的逻辑,是永远都不会有错的。


  平心而论,当下国产影片真正让人交口称赞的如《让子弹飞》极少。真正让人一致当作笑话的如《富春山居图》也是极少。大部分能够走上院线公映的作品也就是居于两者之间,靠着话题或情怀或明星或口味,供走进影院的观众“自我娱乐”一把,偶有新意可取之处的再加上病毒式网络口碑传播,也就成了“爆款”。


  专家认为,包括国庆档在内的全国票房增速放缓,是中国电影市场正在摒弃急功近利、挤压泡沫的表现。中国电影股份公司董事长喇培康提出:“以前很多人以为国产电影赚快钱,现在的市场情况表明,我们的观众成熟了,赚快钱的时代过去了,电影终归要回归理性,精耕细作,这是正常的发展过程,业界无需恐慌。”


  只要中国影片质量在稳步提升,600亿元的目标晚点到来,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