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安遇上冯小刚聊电影的'第一次' 新片不约而同尝试新技术 “比利·林恩”对话“潘金莲”

李安、冯小刚、贾樟柯清华座谈

      今年11月的内地影市,可谓大片云集。对于热衷于作者电影的影迷观众们,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肯定是重点关注对象。


      11月7日,李安冯小刚走进清华大学,以“我们的第一次”为主题就各自的新片展开了对谈,而主持人是另一位名导贾樟柯。这样的组合看似有些“活久见”,但冥冥中又有些命运使然。李安今年60出头,冯小刚年近60,两位都已不再年轻的导演却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新片中尝试新的电影技术与电影语言——李安拍3D/4K/120帧超高规格的电影,冯小刚则玩起了圆形画幅。


      两位大导演为何要做这样的新尝试?他们成功了吗?他们自己满意吗?在这场“巅峰对话”里,他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李安:3D/4K/120帧带来超强的参与感

拍摄时不知观众的反应,心里没准头


      李安透露他以前很坚持用胶片拍电影, 对数码一点感觉都没有。但当他接触3D拍摄以后,发现很多东西对不上,有些过去从来没有怀疑过的事情也产生了疑问。这些疑问促使他开始研究3D,高帧率等技术。


      对于3D,李安举例,他拍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在2D和3D画面里看到的演员的表情是不一样的。“2D和3D本质上是不同的,2D好像只有X轴和Y轴,3D多了一个Z轴。”因为Z轴的出现,3D和2D电影在表演、光影、构图、化妆等方面都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2D和3D的区别像篮球和足球的区别一样大。”李安表示,高帧率也是一样的道理,“到了60帧每秒之后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我从60帧开始研究,中间思考了一年多,最后到120帧,感觉像上战场一样。”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尝试的是3D/4K/120帧的格式,李安表示这对应的是电影游戏规则和观众观赏态度的改变,“观众会有很强的参与感,而要不要参与是个很大问题。”


      拍摄《比利·林恩》期间,李安只能看到60帧每秒的画面,等于是盲拍。李安“抱怨”“之前很熟练的东西也用不上了,观众什么反应不知道,心里没准头。”同时李安也谦虚地表示,《比利·林恩》对于他来说是一次重新学走路的过程。他还笑称拍戏时和演员说,“不保证是好电影。”


冯小刚:大胆尝试圆形画幅因为到岁数了

也就再有六七部电影的量,不能再浪费时间


      在《我不是潘金莲》的拍摄中,冯小刚大胆地采用了圆形画幅,他表示想法和李安类似,“李安今年62岁,我58岁。李安想试验不知道的东西,对电影有帮助的东西,我也希望如此。”


      导演过《一声叹息》《永失我爱》等片的冯小刚其实年轻时就是个很文艺的导演,“我其实一开始就是奔着《我不是潘金莲》这条路走的,结果有一年电影、电视剧都被毙了,我就懵了。那会大伙都说丫拍什么都被毙,别给他投资。后来我就采取拍贺岁片的方式,兜了一大圈。没想到带来另一番景象,有很多观众喜欢,也形成了品牌。资源越来越好,话语权也越变越大。”冯小刚很实诚地表示,因为拍电影他赚了很多钱,现在想回到最想做的事上,不要再妥协。“导演是非常需要体力和脑力的工作,以我的年龄我不认为还可以拍很多电影。再勤奋,也就是六七部电影吧,不能再浪费时间了。”


      “很多人劝我要顺势而为,但我现在想的是顺心而为,顺势而为的事90%的人都在做,不缺我一个。”


李安:《阿凡达》并不适合120帧

脸的细节里有美感,比大场面好看


      很多人认为120帧每秒这样的技术放在《阿凡达》等视效大片上更合适,李安觉得不然,“《阿凡达》这样的电影特效太多,用120帧拍成本会非常高,根本拍不起。”


      “电影里的数据不是数学的关系,累计到一定程度是另一种东西。”李安总结,他这次尝试的3D/4K/120帧格式最适合拍摄的镜头是人脸特写,“脸上的细节最丰富,在这种格式下气色的层次都能看出来。所以拍戏时要告诉演员很多东西,他脑子里有思绪脸才能表现出来。这也是我不让演员化妆的原因,化妆就把这些细节盖上了。”


      “脸的细节里有美感,比大场面好看。”李安透露,为了尽可能展现这些细节,《比利·林恩》里用了很多扁平光,“3D本身就有立体感了,光平一点也不怕。”李安坦言,演员其实是很大方的,愿意把这些细节给大家看,而他对演员不想只是“撕开”,还想发现他们的内在美。他笑称自己有点像偷窥狂,“其实做导演很亏欠演员,看到有人骂他们也是心如刀割。不过这也算周瑜打黄盖吧。”


      李安透露,《比利·林恩》中战场上的戏份因为经费有限他只拍了4天,但准备了很久。“大多数战争片都喜欢手持摄影,用镜头的混乱表现人的慌乱。我觉得造成战场上的混乱、慌乱的原因是人短时间内接受到大量的信息。所以我们这次拍战斗场面用的镜头很简单,也很少动。但观众可以看到很多细节,人物的颤抖、扬起的炮灰等等,观众都能很清晰的看到,会有感同身受的感觉。”


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讲中国式荒诞

开拍后才告诉范冰冰其实她不是主角


      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一样,冯小刚的新片也改编自小说。这也是冯小刚与作家刘震云继《手机》《一九四二》等片后的又一次合作。“刘震云的小说有幽默感,他看生活的角度、对人的认识、对民族性的认识不同于我们所受的教育。他尤其善于用幽默的方式写中国人的苦难,这种反差让我很有兴趣。”


      《我是不是潘金莲》的故事不复杂,李雪莲想和老公假离婚,好生二胎,结果老公另娶了他人。李雪莲的思路是,“老公骗了我,但法院判他赢,说明法院向着他,所以要上访。”冯小刚总结,李雪莲的故事只能发生在中国,“在美国,李雪莲找到奥巴马,奥巴马会说这事不归我管,你得找法院。在朝鲜李雪莲没出村就被枪毙了。中国是几千年的人情社会,讲究遇事找父母官,现在提倡法制社会,过渡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人的思维里的错乱。”


      冯小刚透露,《我不是潘金莲》开拍几天之后,他才把真相告诉范冰冰,“虽然你是女主角,电影里28个男演员给你搭戏,但其实真正的主角是他们。观众通过你认识他们,你是一个介绍人。”冯小刚笑称,知道真相后范冰冰坦然接受了,“她悟性很高。”


李安:专门研究过美国兵役制度

《比利·林恩》有点类似《偷自行车的人》


      李安说为了拍摄《比利·林恩》,他研究了美国的兵役制度。他发现在全民服兵役时代,参军是一件相对公平的事。而到伊拉克战争时期,美军早已变成了募兵制,军人变成了职业,“中国有句俗话叫’好铁不打钉’,美国人参军有了各种各样的理由。当他们成为英雄时会觉得心里不平衡,就像电影里说的,军人去打仗,但这是其他美国人的战争。”李安还透露,《比利·林恩》借由“中场秀”这件事展现了不同身份的美国人的不同反映,手法有点类似于《偷自行车的人》


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能上映衷心感谢电影局

审查制度我以前也骂过,现在敬佩他们有担当


      因为涉及到社会和制度上的一些暗面,《我不是潘金莲》能否顺利上映是很多人牵挂的问题。此前《我不是潘金莲》改档,也有人猜测与审查有关。活动现场,冯小刚主动要求要讲几句心里话,第N次在公开场合感谢电影局和电影局局长张宏森,“《一九四二》和《我不是潘金莲》能上映,电影局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和压力。审查过去我也骂过,现在想想,我有一电影,别人抗雷;我赚钱成名,别人被撤。忠心感谢他们,溜肩膀很容易,有担当很难。”


李安:不拍电影不知该如何自处

中国电影比美国电影更有希望


      对于自己这次大胆的技术尝试,李安低调地表示不知是给电影带来了新希望还是捅了新篓子,“算是给大家做一个铺垫吧。”李安透露,他还会用这些技术做一些别的类型的电影,看能不能成立。“婚姻必须忠诚,而拍电影像游玩,想多看看不同的地方。”


      尽管已经是行业内公认的大师级导演,李安并不想把自己拔得很高,“我不拍电影能干什么呢?可能也就在家烧烧菜,被太太骂一骂。我们都是爱电影的人,像军人一样简单,触摸到电影就很充实,离开电影反而不知如何自处。”


      虽然近年一直在好莱坞拍片,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谈起中美电影的差异,李安还是毫不犹豫地表示希望在中国,“美国电影现在有些僵硬,尤其片场制度很模式化,做不出新东西。中国现在对电影还很有憧憬,还没有疲劳。当然发展不见得都是健康的,但还是很有希望的。”

作者:洋洋   编辑:羊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