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片酬的本质秘密 为其所主演影视剧的质量做担保!

  总的来说,明星的片酬分两种情况。一个是to C属性的电影明星的片酬,一个是to B属性的电视剧(网剧、综艺)明星的片酬。


  明星高片酬的问题令整个行业都头疼。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明星的片酬?

 

  如果在好莱坞,只要你主演的一部电影扑街,你的片酬就下去了。但是中国却不那么敏感,即使你主演的电影接连几部扑街,照样有人高价请你。


  当然,如果你连续扑街多部,也肯定会受影响的。但具体是扑街几部呢?有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


  这正是这篇文章要试着解答的问题。




  总的来说,明星的片酬分两种情况。一个是to C属性的电影明星的片酬,一个是to B属性的电视剧(网剧、综艺)明星的片酬。


  本质上来说,明星的片酬就跟广告代言一样,是明星在消费者那里,为其所主演的影视剧质量做担保。


  实际上,明星的片酬并不取决于自己的演技或脸蛋,也不取决于粉丝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所演的项目质量好坏和票房高低!


  简单地说,明星火不火,取决于你主演的戏火不火。


  而不是明星自己的综合条件。


  如果你演技很好,长的也好,但是你就是演不到好的戏,你无论混多少年,片酬照样上不去。


  所有的明星的走红都不是靠自己熬资历,而都是因为一部戏的火爆而爆红的。所以明星学会定位和自我经营、懂得挑选好项目,是一门必修课。


  从这一点说来说,选择大于努力,在明星身上是绝对的真理。


  明星片酬的核心秘密:为其所主演的影视剧质量做担保!


  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但包括很多明星本人,可能都不了解这个本质。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明星挣快钱,接一堆烂片毁了自己。


  我们先说电影明星。


  第一种情况,是可以扛票房的明星。他主演的电影无论是什么类型,也无论剧本好点还是差点,都能卖到一定票房体量,都能让片方赚钱,这样的明星片酬就是超值的。




  例如,成龙刘德华黄渤徐峥邓超王宝强等,是票房过硬的保障,这些明星的片酬都在3000万以上。


  第二种情况,是不扛票房的明星。虽然片酬也很贵,但是不扛票房,项目方为了大投资也会用他们。例如一些小鲜肉、女明星、以及一些喜剧演员。


  小鲜肉虽然号称有多少粉丝,但是能转换成电影票的极低。一般为了偶像而买票的,最多也就几千万的票房影响,而一部电影需要上亿甚至更多票房才能回本,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所以,小鲜肉刚一开始都不要求第一主演或绝对主演,都要再搭配一个扛票房的大卡司。因为怕票房失败了,就原形毕露了。


  小鲜肉的主场在电视剧,演一部电视剧片酬动辄过亿。但是由于他们不能扛电影票房,所以演一部电影片酬只能1000万左右。同样3个月的拍摄时间,为什么他们要降低10倍的片酬去演一部电影?因为电影有逼格,提升形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只有演电影,才能接到大牌尤其是国际大牌的代言,让自己进一步提升和赚大钱。


  所以,很多明星的高片酬并不代表他能扛这个票房,而是为他所接的项目的质量做担保。明星在接一部戏的时候,已经自己做了初步的筛选,这也是间接为市场和观众做的筛选。观众相信你主演的电影是好电影,所以愿意冒险买票去看,并且院线也认为你的电影是好电影,愿意多排片。


  很多电视剧演员在电影市场不吃香,就是因为他们大多数只能接到差一点的项目,无法为其主演的电影质量做担保。观众往往也不太敢相信,他所接的是一个好项目。



  而好项目一定优先给了黄渤这些老资格的电影明星,并形成良性循环,而电视剧明星则容易成恶性循环。


  例如霍建华在电视剧市场的片酬8000万以上,在电影市场估计也只有500万左右。并且他主演的片子票房和口碑也都不太好。有时候,并不是他自己不想接好电影,而是轮不到。


我们来推导一下这个过程:


  这些”次优”项目肯定也首先会找一线电影卡司,例如刘德华、黄渤这些人。但是他们知道剧本差项目也不太好,所以不接。所以这些次优项目只好找一些知名的电视剧明星来主演,虽然项目方也知道他们不能扛票房,但好处是,有了这些明星容易拉投资,尤其是那些不太懂行的投资公司。有了项目拍,亏了是投资人的,项目方可以靠制作费赚钱,以及靠项目积攒履历。


  第三种情况,是曾经扛票房但是现在却走下坡路的明星。例如黄晓明的电影片酬在1000万以上。之前接了《中国合伙人》之后成就了一线电影卡司的地位,大家觉得它能有5亿的号召力,或者观众认为它能担当起价值5亿的片子。


  但是接下来他所主演的电影接连口碑和票房都不佳,于是透支了信誉,观众伤了几次以后,就不太敢相信他演的是好电影了。到了今天,过亿的大制作很少有人敢请黄晓明做第一主演了。因为怕他扛不动票房,也没有想象力。


  这一类明星,需要踏踏实实看剧本,选好片,并不计报酬地接好片,才能重返一线阵营。


  另外还有一些演员,虽然也容易演烂片,例如古天乐。但是他也经常能演到好的片子,例如最近《杀破狼.贪狼》(5.22亿),所以观众对他还是有期待的。

 

为什么一个明星的电视剧片酬要比电影片酬高?


  电影明星的片酬其实是受票房影响较大的,因为电影属于to C行业,观众用一张一张的电影票来投票。


  而电视剧明星的片酬是to B行业,不容易受观众的直接影响。同样,网剧和综艺明星的片酬也是to B行业的特性。因为是网站采购买单,所以无法量化明星的实际作用,这也是网剧片酬偏高的原因。


  越是to B行业,对明星越是刚需。例如电视剧、网剧、综艺,明星片酬就会虚高,难以按市场实际表现决定其高低。



  目前一线大剧都在2亿以上,而这中间大部分的钱都花在了明星身上。例如霍建华、唐嫣、杨洋、李易峰这些老牌电视剧卡司在8000万以上,而赵丽颖、杨幂等人更是喊到了1亿起步。


  但是,电视剧却很难有真正扛收视率的明星。因为电视剧是一个to B 的市场,人为因素很大,购片主任等几个人决定了电视剧的收购价格,而决定价格高低的标准往往变成了明星卡司的大小,其他元素反而不太重要。这也导致明星片酬不受市场化影响,水分偏大。


  你的剧只要有明星,哪怕粗制滥造也OK,收视率不高可以靠买收视率造假来糊弄过去。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明星是烂剧的共谋。


  不过,电视台内部还是有一个名单标准的,头部的几个大卡司还是质量的保障,例如赵丽颖、孙俪、周迅、杨幂这些人。有她们主演的,就能卖大价钱,就能评几百万一集的收购价格。


如何提高一个明星的片酬?


  大家都在研究影视公司的商业模式,那么,我就来研究影视行业个人的商业模式吧!尤其是明星这个群体,更需要自身的商业模式,也就是如何自我定位和自我经营。


  所谓定位,其实就是跟公司一样,聚焦核心商业模式和业务。


  蔡依林刚出道的时候是邻家小女生的形象,一曲《我知道你很难过》崭露头角,但后来改头换面,走性感路线,才大获成功。


  选择大于努力,抗拒诱惑,有所为有所不为。


  明星主要靠能选到好项目。这主要靠经纪团队,明星自己的偏好也起重要作用。



  首先是明星的定位,如果你的定位恰巧是是一个大类型市场,那么你的票房就高。例如吴京是动作明星,《战狼2》代表的动作题材有50亿票房市场,所以吴京的片酬肯定不会低。同样道理,成龙、甄子丹的高片酬也取决于其所在的动作市场庞大。


  又例如喜剧电影票房动辄10亿起步,所以黄渤、徐峥等人虽然不是最帅的,但是他们要比专门演爱情片的演员片酬高。


  大部分的明星的票房号召力是受特定类型限制的。例如黄渤演喜剧就能破10亿,但是演其他类型,例如《记忆大师》就只能是3亿体量。


  又例如,吴秀波只有演暖男大叔《北京遇上西雅图》才能有高票房,主演其他类型电影则很难抗起票房。所以,他的电影片酬就比较虚。


  既然明星是一部戏的担保,就会有连带责任。就好像你做代言人的品牌一样,如果是虚假产品,你个人品牌肯定受牵连。


  所以千万不要什么价格高就演什么?也不要轻易转型,否则转型不成功会被迅速抛弃。


  更不要当老好人,接烂片。


  香港演员一般不像内地演员那样挑剧本,一个是钱的原因,另一个是香港太小了,大家需要抱团取暖,互相照顾情面。


  例如刘德华、古天乐都属于劳模级别,也都是讲情面重情义的人。但是两人也容易接烂片,但是因为两人也经常演好片,所以才能延续片酬价位。


  说起刘德华,如果他能善于挑选剧本,票房还可以更高。他的优势和成龙一样,是唯一能穿透一二三四五线城市的明星。但是他的劣势是没有一个10亿大类型的代表作。


  如果能演一部《澳门风云3》这样的赌片、喜剧片,就可以突破其3亿左右的票房号召力。这样,他的片酬才比现在的3000万更高。


  总之,明星的片酬体量取决于他所主演类型电影的票房体量。要想突破片酬体量,必须换个思路,去主演高票房体量的电影。在目前这个类型领域再多拍几部,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例如漫威电影里美国队长的扮演者克里斯·埃文斯片酬就不高,并且只有演美国队长才有较高片酬。他演漫威以外的角色就没有号召力,自然也要不上高片酬。《钢铁侠》的扮演者小罗伯特.唐尼片酬就比美队高出许多倍,是因为角色形象深入人心,不可替代性。


  其实《速度与激情》系列的主演范.迪塞尔就很聪明,他打破了这个魔咒,主演了另外的系列电影《极限特工》也获得大卖,于是他就脱离了《速激》系列的限定。


  总之,明星的定位和经营,是一门学问。明星片酬的变量已经越来越受市场影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变得透明化,所以更需要加倍经营好自身。


  拒绝烂片,利国利民,也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