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惠丽在《韩非子》中饰韩非子
钱惠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戴焱淼
在《西厢记》中饰张君瑞
在《蝴蝶梦》中饰庄周
题记
“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气质。一个演员,如果仅仅唱得好、做得好,这还不够。只有既唱得好做得好,又具有一流的气质、一流的风度,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钱惠丽就具有这种气质和风度,她在舞台上的手眼身法步,洒脱大度,气概万千,具有摄人的艺术魅力。”18年前,红楼越剧团赴泰国演出时,泰国评论家阿丰如此盛赞钱惠丽。
18年一晃即逝,当年一起赴泰国演出的姐妹很多都已离开舞台,红楼团“头牌小生”钱惠丽却依然执著着自己的求艺征程,先后排演了《紫玉钗》、《真假驸马》、《啼笑因缘》、《断指记》、《玉簪记》、新版《红楼梦》、《韩非子》等十多部大戏,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戏剧主角奖、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领军人才”等荣誉也接踵而来。如今的钱惠丽,舞台气质更加大气洒脱,并愈来愈显示出自己成熟的艺术个性。她不仅在传承越剧“徐派”艺术领域中出类拔萃,而且在当今越坛的排行榜上,也无疑是名列前茅的主将和领军人物。上个月,钱惠丽率领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带着她主演的3台大戏《红楼梦》、《西厢记》和《韩非子》赴京、津两地演出,向北方观众集中展示她精心塑造的贾宝玉、张君瑞、韩非子3个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徐门立雪:从草台班唱到大舞台
在越剧徐派小生艺术创始人徐玉兰众多的入室弟子中,当今上海越剧院副院长、红楼剧团当家小生钱惠丽,无疑是徐玉兰寄予厚望最多的一位。
15岁那年,钱惠丽第一次见到了徐玉兰,不过,那是在越剧电影《红楼梦》里。“天上掉下个贾宝玉”,怡红公子的动人形象如夜空闪电,深深烙在了钱惠丽的心坎里。1981年6月,在《红楼梦》中“老祖宗”周宝奎等人的引荐下,刚进诸暨越剧团不久的钱惠丽,来到上海,拜见了徐玉兰。初次见面,徐玉兰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家伙”:这的确是棵好苗子,无论长相、身材,还是嗓音、气质,都是越剧小生演员中极难得的。两年后,诸暨越剧团来上海演出《红楼梦》,徐玉兰自告奋勇担当艺术指导,用3天时间推翻重排,让钱惠丽真正按照自己的路数表演《红楼梦》。之后,钱惠丽“徐门立雪”,成为徐玉兰的入室弟子。1987年,徐玉兰千方百计将钱惠丽从诸暨引进到红楼剧团,继承自己的越剧事业。
就像钱惠丽在越歌《心之歌》中所唱:“草台班唱到大舞台”,钱惠丽的艺术经历,也正暗合了越剧这门年轻艺术的百年历程。当年,“的笃班”的乌篷船从绍兴启航,辗转杭嘉湖,上溯吴淞江,驶进上海滩,从此,它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上海,越剧接触了昆剧和京剧,又看到了电影、话剧等“舶来”的文艺样式。年轻的越剧“东张西望”,广泛地学习和借鉴。在海派艺术的浸淫中,越剧闯出了一条新路,中西结合之独特风格越来越鲜明,令人耳目一新。学艺之初,钱惠丽也是在农村的舞台上摸爬滚打,从诸暨来到上海后,受到徐玉兰的“贴身指导”。但钱惠丽不满足于“大树底下好乘凉”,而是转益多师,请教话剧导演,问艺昆曲名师,学习话剧和电影的生活化表演,观摩各式精彩的演出,从而逐渐养成自己独特的舞台气质,形成别具一格的表演和唱腔特色。
“红楼”虽好:雄鹰终要飞离旧时窠
一位演员,演同一部戏,能演1000多场,几乎是可以申请吉尼斯纪录的。从1980年在诸暨越剧团排演《红楼梦》起到现在,钱惠丽就演了1000多场舞台版《红楼梦》。因为《红楼梦》,钱惠丽与越剧结下一生的缘分。钱惠丽演的《红楼梦》式样之多,也令人咋舌。有经典版的,有大剧院版的,有电影的,有电视剧的,也有各种“红楼”折子戏的……
在1999年,钱惠丽主演的新版越剧《红楼梦》轰动一时后,2000年,浙江方面投资拍摄30集越剧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投资方找到钱惠丽,诚恳邀请:“宝玉一角,非你莫属。”剧中,贾宝玉出走贾府,当了和尚,需要演员以光头形象出现。镜头很短,即使戴个“光头”头套拍摄,也并无大碍。钱惠丽却毅然剃却了一头秀发,以光头形象示人。“在艺术面前,来不得半点将就的。”画面拍摄结束后,再进录音棚配唱腔、配白口。这时,红楼剧团急等着挑梁小生钱惠丽回去演戏。无奈,投资方跟钱惠丽商量:是不是请其他演员替你配白口?钱惠丽当即否定了这一建议:“如果唱腔和白口的音色不同,这会使人物形象不统一的,我再忙再累,也要自己配音。”于是,钱惠丽经常乘坐火车,披星戴月,往返与上海和杭州之间,确保了贾宝玉形象、白口和唱腔的统一。这部电视剧《红楼梦》因较高的艺术质量获得了“飞天奖”一等奖,“五个一”工程奖。随着越剧电视剧《红楼梦》在全国热播,各地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上了剧中扮相俊美、表演细腻的“宝哥哥”。
演了1000多场《红楼梦》,扮了20多年的贾宝玉,也让钱惠丽这个名字,在观众心目中几乎和贾宝玉连在了一起。这对一位希望突破自己的演员而言,是一种赞赏,却也是一种无形的桎梏。“徐玉兰、王文娟老师的《红楼梦》是不朽的经典之作,也是越剧的财富。我当然要传承《红楼梦》,但也不可能一辈子只守着《红楼梦》。我相信我有能力创作更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钱惠丽一直期待自己也能像徐老师那样为后人留下一些艺术精品。如今,钱惠丽也担起了承上启下的工作,将越剧艺术传承给杨婷娜、李璐彦等青年演员。
摘得“梅花”:学会在舞台上生活
力图从《红楼梦》的拘囿中突围,于是,钱惠丽有了之后的《真假驸马》、《玉簪记》、《啼笑因缘》等,更有了新戏《舞台姐妹》。
最初拿到《舞台姐妹》的剧本,钱惠丽第一反应就是:演女人?我是唱小生的,怎么能演女人,而且是邢月红这种不招人喜欢的女人?
然而,导演卢昂的出现,让钱惠丽改变了主意。钱惠丽发现,这位执导过豫剧《红果红了》、昆剧《司马相如》的年轻导演,思路敏捷,而且特别能发现演员身上的特点,并把这些特点在舞台上放大。钱惠丽暗想:“说不定这个导演能改造我呢?好演员就应该能够塑造好跟自己有较大反差的人物形象。”
果然,在导演的启发下,钱惠丽越排越有劲。排练场上,钱惠丽往往不是进戏最快的演员。钱惠丽排戏,并不愿意想当然地套用已有的程式进行表演,她必须把人物思想、行为脉络想得很通、理得很顺,人物的所有潜台词都填满了,才能为人物寻找到特定的动作和节奏,逐渐把人物立起来。
越剧《舞台姐妹》讲述的是越剧演员的故事,从邢月红和竺春花这对结拜姐妹的悲欢离合中,透射出一些人生的普遍意蕴。在剧中,穿旗袍、梳卷发的邢月红,是一位漂亮又任性的女子。如果套用现成的徐派声腔,邢月红的“女人形象”与“小生声腔”就会产生分裂感。怎么办?经过多次尝试,钱惠丽终于设计出让邢月红在“戏中戏”扮演梁山伯时,着小生装,唱徐派;但用旦角声腔来表现生活中的邢月红。虽然邢月红的重头戏,钱惠丽并不能以本行小生应工,却使声腔与人物形象统一在了一起。
《舞台姐妹》中描述的草台班生活,钱惠丽感同身受。演出前,她把演出的后台,想象成了《舞台姐妹》的万年台,提前“进戏”。上了台,钱惠丽所有的唱念做舞,恰似邢月红自然流露。钱惠丽自己感到:“舞台是我熟悉的地方,我就在这里生活。”看完演出,卢昂激动地对钱惠丽说:“你在舞台上已经学会生活了,这是表演很高的境界。”赴京演出时,北京的专家也赞叹:“像这样能塑造人物的演员非常难得。”
《舞台姐妹》的成功演出,使钱惠丽的表演有了质的飞跃。2000年,钱惠丽凭借在《舞台姐妹》和《红楼梦》中的出色表现,摘得了第1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9届文华表演奖,同年,获得上海市第7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作者: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