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群书年底翻拍《追捕》 不起用日本演员

《西风烈》依然以夏雨饰演的杀人犯逃亡为线索。
《西风烈》依然以夏雨饰演的杀人犯逃亡为线索。

高群书叫板尔冬升:“如果同期上映的话,《西风烈》拼得过《枪王之王》。”
高群书叫板尔冬升:“如果同期上映的话,《西风烈》拼得过《枪王之王》。”

高仓健经典之作《追捕》。
高仓健经典之作《追捕》。

《风声》大热,高群书成了中国最忙的导演之一。
《风声》大热,高群书成了中国最忙的导演之一。

大洋网-广州日报3月27日报道 《风声》之后,高群书成了中国最忙的导演之一,5月要开拍《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年底要翻拍《追捕》,不过目前他的精力集中在马上要拍摄完成的《西风烈》上。

3月25日,高群书在香港为该片看景间隙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表示作为一部内地近年比较少见的类型警匪片,《西风烈》延续了他早期涉案剧那种真实力量,将建立起一种与港产警匪片不同的风格,“如果同期上映的话,《西风烈》拼得过尔冬升的《枪王之王》。”

喜欢拍命案的导演:

我关注命案背后的严肃人性

高群书对于命案的关注,从早年的涉案剧《命案十三宗》一直延续到他现在的电影,还在拍摄中的《西风烈》以杀人犯逃亡为线索,年底要开拍的《追捕》也是如此。不过高群书认为,他关注的不仅仅是残酷现实本身,背后的严肃人性问题和这种真实带给观众的力量和希望才是他的主旨。

独家专访

广州日报:你说自己受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影响很大,从《十诫》到你的代表作之一《命案十三宗》,是怎样一个脉络?

高群书:我在1993年看了《十诫》里的《杀人短片》、《爱情短片》,觉得太牛了,无论是气氛和人物都很厉害,展现了死亡的真实。它直接影响了我在1997年拍的《命案十三宗》,这部剧跟我之前的《中国大案录》不同,我提出要“讲述老百姓杀人的故事”,实录一些小人物杀人的故事。其实,真实中的杀人犯很多并没有预谋,没有戏剧化的情节,起因几乎都是因为一些生活小事。从前总觉得杀人犯罪大恶极,但当见到这些杀人死囚的时候,感觉居然是可惜。你会觉得他们跟你没什么不同,就像一个普通本分的邻居,他们遇到的不过是一些每个人都有的不顺心的事,下岗啊夫妻争吵啊等等,居然也能让他们走向杀人的道路。

那些“专家”被我自动过滤掉

广州日报:这种真实带给观众的是什么?

高群书:我的目的是,如果看过这些关于命案的剧,当你想举起手中的刀的时候能理性地想一下,想发挥一些阻止的作用。如果对号入座,你会明白你的下一步就跟剧中那些杀人犯一样,从夫妻吵架积累发展到杀人的大有人在。不少人看了之后特别害怕,因为他们想到了自己,发现自己也跟这些杀人犯一样,只不过没走到最后一步而已。

广州日报:为什么这不太商业的命案实录也能吸引人看?

高群书:无论是《命案十三宗》还是我后来的影视剧,追求的是标本意义和社会反应。虽然制作上很差钱每集才5万元成本,但我认为这种东西有两种人喜欢:最没有文化的人和最有文化的人。至于两种人中间的那些“专家”被我自动过滤掉。结果真是这样,这是当年北京地区收视率排行第三的剧,知识分子比如陈丹青之类的也很喜欢。

再好的编剧,也编不过生活

广州日报:《西风烈》中的杀人犯是不是也是这类主题的延续?

高群书:我喜欢把电影人物都设置得可以放在现实的坐标下来评定,每个人物都有其现实意义,让观众找到自己的影子。我的电影观是,电影不是给观众造一个虚假的梦,而是有所鼓励。比如《千钧。一发》,里面的拆弹英雄之前生活很窝囊,但无论你怎么不如意,你都可以时刻准备着把自己做好,你影响不到皇帝,但你可以影响周围5米之内的人,每一个人都能这样做的话,就很厉害了。《风声》也是一样,在那样的情况下还能坚持理想,还能完成任务。你所能做的就是划根火柴把自己身边照亮就行了。无论涉案剧还是警匪片还是科幻片,都可以做到这样。《西风烈》表面上是警匪、动作,但最终表达的还是一种希望。

广州日报:无论是《风声》还是《西风烈》,都是残酷又有希望,你是怎么处理这两个极端的?

高群书:我所理解的真实是残酷而又有希望。直面一个死刑犯的时候,觉得很残酷,当得知他之前曾经是一个老实人一个好人,这就更残酷了。电影中不用怎么处理,我参照的就是我们的现实,再好的编剧,也编不过生活。那些没有接触过命案卷宗的电影人写有关暴力的场面,他们的想象太虚太飘,电影中的故事毫无力量,更不用说表达希望。

新版《追捕》:情节规模都要做大

关于翻拍经典,高群书从来不觉得支持电影吸引观众的动力是猜谜。所以,他对剧情从来不保密。告诉大家结果了,然后怎么让大家还看得下去,这才是一个挑战。

广州日报:除了5月要开拍《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接下来还要翻拍一部30年前的电影《追捕》,你的初衷和动力是什么?

高群书:原来没想着这么累,但我太喜欢《追捕》了,还有《远山的呼唤》等,35岁以下的人无法想象当时这些引进片的风光。当时被迷得最多的是高仓健和阿兰·德龙、栗原小卷、中野良子。所以接这部电影,张国立来找我,我二话不说就接了下来。

翻拍经典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广州日报:觉得这样的翻拍有难度吗?

高群书:接下来的时候,心态就是战战兢兢,因为翻拍经典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其中最大的挑战,也是这部电影已经是经典,它已经是个高峰了。另外,如何拍得适合现在的主流观众也就是80后的口味,也是个难题。不过,一个关于申冤的电影故事,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广州日报:你要沿着什么样的方向去翻拍《追捕》?

高群书:原来那部《追捕》现在看起来稍微有点简单,这次翻拍主要是通过加东西的手段,在情节性、现实性以及规模上,都要做大。我和国立虽然是电视剧导演,但电视剧导演始终想着观众。不过,影片的具体规模还没定,现在这部电影只是立项启动而已。我说的只是一个愿景,想做一个高峰式的东西,包括类型化的程度。日本方面对于翻拍没有任何限制,也不要求用日本演员。

广州日报:《追捕》的故事充满悬疑色彩,你拍的新版怎样才能吸引已经通过原来那部《追捕》知道故事结局的观众?

高群书:《红楼梦》你也知道结局啊,《三国演义》、《水浒传》这类的你都知道结局,但你还是会一看再看。而且,原来的电影《追捕》和小说比起来,小说的很多东西,电影没有用到。我从来不觉得支持电影吸引观众的动力是猜谜。所以,我对剧情从来不保密,我一定会先告诉大家电影的结局。告诉大家结果了,然后怎么让大家还看得下去,这才是一个挑战。

高群书首次详解《西风烈》

3月24日,在香港影视展警匪片电影论坛上尔冬升表示,由于枪支管制和特技人员缺乏等问题,内地拍摄警匪片比较困难。高群书也留意到了这个报道,并认为不太了解内地的情况:“技术问题怎么能影响拍摄警匪片呢?内地早前也有警匪电影,无非是这几年断档而已。拍片需要的枪支可以从八一电影厂借出来,《征服》就有真的手枪啊。《西风烈》也是典型的警匪片,火爆程度完全涵盖了港产警匪片中的元素,包括追车、马戏、枪战、动作、爆炸、警匪对峙等等。”《西风烈》拍了4个月之后已经结束敦煌的拍摄,马上将移师香港拍摄最后尾声,尔冬升的《枪王之王》也将在年内上映,高群书24日叫板尔冬升:“如果同期上映的话,《西风烈》拼得过《枪王之王》。”

风格

本来打算把《西风烈》拍成现实风格,但后来决定还是激烈一点,强调警匪之间的对峙感。我最喜欢的导演是迈克尔·曼,《西风烈》采用的也是他的名作《盗火线》那样的双主角模式:段奕宏带领的警察小组和吴镇宇饰演的杀手,实际上就是英雄对枭雄,一个要救走夏雨饰演的杀人逃犯,一个要杀了这个逃犯灭口。警察方面有两支枪两辆车两匹马,而杀手在枪支、技术上都胜过了警察一筹,在荒原上警察也没有任何后援。

场面

跟《千钧。一发》、《风声》一样,《西风烈》也是按照好莱坞叙事模式来分为五幕,全部按动作场面来构成:第一幕是围捕,警察埋伏伏击杀手,第二幕是夜袭,杀手来抢警察手中的逃犯,第三幕是争夺,在荒原上杀手开着大卡车来追警察,第四幕是土匪窝的枪战,第五幕是空城决战,其中包括马战,出动了几千匹马。最后一幕实际上是向黑泽明的《七武士》片末那场马战致敬。

主题

尽管也有以往警匪片中的正与邪,但敌我在人格上是对等的。吴镇宇这个杀手也有他的信念和原则:我是被人雇来的杀手,我不能伤及无辜、不能杀死警察,在人格、技术、力量上杀手都不逊于警察,但他最后还是失败了,毕竟杀人是“失道”,维护人的生命是“得道”。

动作

港片中的动作太技术化了有点飘,美国动作片中的打斗场面又太直接了一点太笨了一点,《西风烈》混合了中国武术和港片动作的技术流、美国片动作的直接和狠,想拍出硬派动作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