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新版《红楼梦》已于9月2日在北京卫视和安徽卫视同步播出,与在各地地面频道播出时一样,一经播出就招致骂声滚滚。细心一想,当年曹雪芹的《红楼梦》也只是80回的残本,我们今天又怎能苛求电视剧版的《红楼梦》完美无缺呢?究竟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是该一棒子打死,蛮不讲理地一味痛批,还是该平心静气地看待这部电视剧的得与失?
红楼本“残” 完美太难
拍名著难,拍《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更难。4年前,李少红从胡玫手里接下了新《红楼梦》的重担,从此走上了这条是非之路:率领着300多人的创作团队,花10个月打磨剧本、找路人验证台词是否入耳、手把手调教小演员,连李少红自己都坦言:“拍《红楼梦》时多次欲哭无泪。”面对4年的制作历程,如果还非要说新版《红楼梦》是一部粗制滥造的电视剧,恐怕对导演、对演员甚至对主创都有失公允。
遗憾的是,这一切带来的只是无休止的争议,大家都乐此不疲地对其挑瑕指疵,各种各样的声音之多如潮水一般汹涌而来:90后说里面的昆曲像鬼嚎、家庭主妇又嫌台词太难懂、红学爱好者责怪导演不动脑子地“照本宣科” 常言道,1000个读者心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面对《红楼梦》这样一部常看常新的经典,要想拍出一部让大家都满意的剧集,的确有点儿天方夜谭。在这个时代,一部电视剧播出后有不同声音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换作别的电视剧,恐怕观众也不会如此“死乞白赖”地揪住不放,或许这就是名著的魅力,“理越辩越明”,对于那些对《红楼梦》一知半解的年轻观众,这种对新《红楼梦》的“争议”又何尝不是一种对古典文化的普及?不少年轻观众又重新翻出了原著,恐怕就是最好的证明吧。
遥想当年,87版《红楼梦》一出即遭到不少“板砖”,如今被不少观众奉为经典的陈晓旭版黛玉当年正是被批评的反面典型,现在新版《红楼梦》一出,历史又是如此惊人地相似,殊不知时间才是检验作品的唯一标准,是好是坏,还得观众说了算。就算是真批评,起码也说到点儿上,别弄得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为了批而批,把新《红楼梦》搞成出气筒。
与其带着“找茬”的心态,故意“挑刺”,倒不如放平心态,平心静气地看待新《红楼梦》,因为旧版也不是完美无瑕,而新版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新版中大观园的豪华布景和太虚幻境里的炫目特技就远胜以往。电视剧本来就是一种民众茶余饭后的消遣,承担不了那么多文化上的责任,新《红楼梦》从一开始也没打算变成“名著教科书”。红楼本残梦,何必求完美?如果真觉得电视剧没韵味,不妨翻出原著来细心研读,就像著名红学家、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李希凡说的那样,“不管怎样,《红楼梦》这样的经典是拍不完美的,这很正常,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部《红楼梦》!”
李少红回应六大争议
质疑一 黛肥钗瘦皆错位
观众说:原著中宝钗比较丰满,黛玉很清瘦。可是在新版电视剧中,二者的形象却正好反过来了。此外,剧中“小宝玉”拍摄时只有13岁,饰演王夫人的归亚蕾则已60多岁,饰演贾政的许还山更是70岁出头,难道贾家是老来得子吗?
导演说:宝钗成长发育之后就会慢慢丰满起来,黛玉得不到爱情之后也自然消瘦了。书中描写元春薨的年龄是43岁,王夫人生她的年龄是16到20岁之间,那她也正是60岁出头,和演员的实际年龄基本复合。另外,正是因为老来得子,贾府上下才如此溺爱宝玉,这样的考虑不能算是错位。
质疑二 黛玉裸死论是非
观众说:黛玉之死这场戏的拍摄尺度太大,不符合林妹妹冰清玉洁的形象,难怪都说陈晓旭版的黛玉是天上来的,新版《红楼梦》的黛玉是天上人间来的。
导演说:网友贴出的
照片我也看了,我觉得有断章取义之嫌,只是一个镜头的截图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跟风批判的观众看到“黛玉之死”那场戏的全景了吗?实际上,这场戏中林黛玉只是露了一个胳膊,上级部门对于每部剧都要审查,如果是有过多暴露镜头就不会被批准播出。黛玉露出胳膊就淫了?我觉得我们的受众群体要调整一下审美习惯。
质疑三 演员台词把书背
观众说:小演员们的表演功力不过硬,尤其是台词功底不足,念台词的时候像在背书,毫无韵味可言。
导演说:我们选演员的时候目标就定在各大艺术学校,想挑选出那些有表演基础的演员,他们来的时候都不是一张白纸,进组后又封闭集训半年,接受了文本、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仪态、台词等方面的培训,进步都很大。他们仅仅是背书的话我不会同意,必须要表达出书里的那个意思。
质疑四 铜钱头似鬼魅
观众说:看了几集《红楼梦》,里面的大小姐一人顶一个“铜钱头”,每个人都像唱戏的。敢情这些过去的大小姐都是“业余票友”啊。
导演说:额妆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一种时尚潮流,而且只有有钱人家的小姐才有条件打扮成那样,叶锦添的设计是有据可依的。现在似乎又成了世界流行趋势,大家可以去看看,今年的米兰时装走秀上已经出现了额妆的打扮。放在电视剧的情境中看额妆,一点儿也不突兀。
质疑五 旁白台词皆难懂
观众说:也许导演的初衷是通过旁白帮助观众理解剧情,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大量旁白会干扰观众观看电视剧。而且半文半白的台词本来就很难懂,再加上大量旁白穿插其中,看得大家一头雾水。
导演说: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楚,有没有旁白都会遭到非议,多少都一样,只要是《红楼梦》就离不开争议。好像大家习惯用这样的方法认识它,何况我不可能比曹雪芹高明。《红楼梦》是本奇书,从写出来到今天从未停止过争议,面对她必须具备虔诚之心,不能有杂念。
质疑六 演员背景惹人畏
观众说:网上不少传言都说“片中饰演黛玉的蒋梦婕是李小婉的准儿媳”、“饰演袭人的李艳有个温州老板爸爸,她是带投资进剧组的”。
导演说:婉姐的独子早就结婚了,可是媳妇不是蒋梦婕。我挑演员肯定是看她的气质是不是符合书中的人物。只要有投资就能进组拍戏,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怎么传出来的,李艳从小学越剧,身段气质都很好,如果她不适合袭人这个角色,我们是不会用她的。李艳出自军人家庭,父亲是温州人,但不是老板,我们剧组也没有任何一笔资金来自她的家族。
观剧小贴士 昆曲好听,咿咿呀呀的,但最好不要独自观赏,因为剧中会偶尔出现一声凄厉的长叫,大晚上听有点瘆得慌,不妨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其实这只是剧中人物借音乐抒发感情,如果真进入剧情了也不觉得什么。
台词难懂,此番新《红楼梦》改编,台词全部沿用曹雪芹原著,一字未改,多是些古白话,对古典文学不熟悉的观众可以翻出原著,与电视剧对照,有问题多查书,多看原著,就能减少对电视剧的不解,既能欣赏电视剧,也能普及古典文学,这算是一举两得了。
旁白太多,由于新《红楼梦》完全忠实于原著,所以其中穿插了大量旁白来推进剧情,但画外音的周野芒声音极富磁性,曾为《成长的烦恼》中的爸爸杰森配音,对于不少喜欢广播的朋友也是一种享受。
身边准备一张纸巾,因为《红楼梦》具有独特的悲剧情怀,不少观众观看时会情不自禁地流泪,感同身受。
记者 张钢 实习生 于穆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