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Tempest》:嗨,暴雨已至!

鲍勃·迪伦《Tempest》封面。
鲍勃·迪伦《Tempest》封面。

(文/班宇) 细算一下,如今距离Bob Dylan(鲍勃·迪伦)的名曲《A Hard Rain's a-Gonna Fall》(暴雨将至)发表已有近五十年的光景,曾经利剑在手的蓝眼睛少年已经被世间温吞的浊浪席卷,革命与诗意被资本主义文化驯服,荆棘之路上再无钻石闪烁。尽管如此,71岁高龄的Bob Dylan却依旧在创作,并带着他的第35张录音室专辑《Tempest》(暴风雨)重返人间。

2009年的两张专辑《Christmas In The Heart》和《Together Through Life》差点让人误认为Bob Dylan准备心甘情愿地去做圣诞老人了,曲风温和平淡,优雅而豁达的词句从他那沧桑干枯的嗓子里喷薄而出,一场错乱的噩梦。所有慈眉善目的老人似乎都应该这么唱歌,但一定不包括Bob Dylan。不过这次的新作或许可为他挽回些许颜面,这张《Tempest》由七十年代的根源摇滚幻梦与新世纪乐队现场经验联合烹制。Bob Dylan近些年的现场可谓群策群力,匠气十足,尤其是在演绎部分新歌时,每个音符都在Blues的节奏里四平八稳地运转,光滑得有些可疑;不可否认的是,《Tempest》里的作品里也有这种趋势,即便新增了Celtic音乐元素和电报结构的酣畅长曲,但这并不能真正把他带向圣殿。丰满精致的编曲让这一切变得狡猾起来,作为伴奏乐队来讲或许是及格的,但对Bob Dylan的作品来说,并不能起到任何积极作用。

金冠在顶,不过我们倒也应该庆幸,Bob Dylan的脑子没被那些光环所烧掉,他还能写出凌厉狡诈的歌词,比如在《Narrow Way》中的那几句:“在小镇的中央,有一道流血的伤口;我看见你从空杯中饮酒,看见你被埋葬,又被掘出。”而那首长达十四分钟的同名作品《Tempest》则更像是一版新世纪的《Desolation Row》,两首歌曲结构相似,主旨异曲同工,历史与现实最终被同一种声音倾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