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伟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9月1日报道 第六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颁奖(金牛奖)典礼近日举行。谈及对农村剧的现状和期望,首次获得最佳男主角的范伟说,“以后大家拍农村戏,不要新瓶装旧酒。现在的农村、农民和过去不一样,别再演十年前、二十年前农民的形象和那种所思所想,要演一些农民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观念。”
内容旧:农村剧还是新瓶装旧酒
范伟进一步解释,“2002年我在辽宁北部农村演了一部《刘老根》,2012年我在辽宁西部农村拍了《老家门口唱大戏》。时隔十年,我觉得农村和农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光是人们的衣食住行,包括农民的举止言谈、所思所想变化都非常大。”
范伟的感慨反映了农村剧质量下滑的现状。上个世纪90年代初,农村剧《篱笆-女人和狗》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紧接着,《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太阳从这里升起》、《葛掌柜》等优秀农村剧接踵而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农村题材电视剧虽然数量不少,但艺术质量、社会影响却不如从前,即便取得高收视的《马大帅》系列、《乡村爱情》系列也是毁誉参半。
题材假:农村剧动不动就写共同致富
《乡村爱情》系列编剧张继认为,现在很多农村戏立不住的主要原因在于选题——创作者总是会写一个农村人发家致富的故事,或者写一个农村干部带领大家致富的故事,或者写一个大学生当村官的故事,这些是很难成功的,“能够抛家舍业带领大家致富的干部、能人自然是有,但电视剧往往把他们写成了典型,有着浓重的宣讲味道。这样的作品多了,观众会非常反感,还觉得不真实,马上就会换台。”
张继还说:“并不是说盖起了几栋大楼、铺了几条新路就是新农村了。我们的农村剧,在这些方面表现得过于肤浅。还有,像农民进城题材,也非常值得讲述。因为进城后,原来的邻里关系要丢掉,善良也可能要丢掉。进城后的农民要蜕变,很痛苦。这其中就很有故事。但现在很多农村剧一写就致富,一写就大学生带领大家怎么样怎么样。”
小品化:刻意夸大缺陷、“丑化农民”
张继创作《乡村爱情》系列的一个秘诀,就是着墨于农村里那些有意思的故事,而不太强调它的意义。但即便如此,《乡村爱情》家长里短在获得高收视的同时也受到广泛的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在塑造人物方面刻意夸大缺陷、“丑化农民”,有人认为该剧“小品化倾向严重,剧情拖沓”。对此,张继并不回避,他承认,“虽然《乡村爱情》火遍大江南北,虽然赵本山被大家所接受,进而使得东北文化在全国流行。但这些很大程度上不能作为社会的主流,如果这种文化成为主流,那么意味着这个时代有些走偏了。”
业内人士指出,农村剧其实话题很多,比如空巢老人、留守女人、赡养问题,每个话题都很有写头,“农村题材不是没的可写,而是需要去深入,去发现,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