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
Mtime时光网11月24日报道 多年来,台湾地区对内地电影实行配额制,通过抽签,每年只有十部内地电影可以在台湾地区发行。不过近日,台湾对“电影法”进行了部分修改,规定未来内地电影若在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和美国奥斯卡获得任何竞赛类奖项,或者在台湾金马奖获得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奖,将不受每年十部的上映配额限制,可申请在台湾地区上映。新浪娱乐就此也采访了台湾发行人员和受此政策影响的导演,业内普遍认为,这一改变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效果,不过仍不失为一次进步。
现状:每年十部配额 好片子不一定能抽中
与凡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台湾影片,作为进口影片在大陆发行,不受进口影片配额限制不同的是,台湾地区对内地电影实行的是配额制,每年只有10部大陆影片可在台湾上映。最初,配额的发放是以电影在台的发行商向相关部门送件顺序为准,先到先得,额满为止。于是在2011年12月31日就发生了可笑的一幕:十多家发行商通宵达旦排队,为的是2012年1月1日一大早冲到相关部门的办公室送件抢到名额。
为避免类似情形再度发生,自2013年起,台湾“影视局”改以抽签方式决定内地电影进台湾的配额顺序。不过,抽签的偶然性无法避免,例如2013年的抽签中,在内地创下最高国产片票房纪录的《泰囧》就因抽签排序第12位,无缘赴台上映。而2014年1月的抽签中,仅有《分手合约》《一生一世》《飘落的羽毛》《宫锁沉香》《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赛尔号大电影3》《今天明天》《一江明烛》《泡菜》《摩登年代》 侥幸中签,张艺谋的《归来》、许鞍华的《黄金时代》都与配额失之交臂。如此一来,不少中签的冷门片子沦为了票房炮灰,而一些热门有市场号召力的电影却受到了游戏规则的连累。因此,抽签得配额的制度一直遭到诟病。
此外,2013年6月两岸曾签署服务贸易协议,台湾把每年10部大陆片进口配额放宽至每年15部,也是由抽签决定。不过因台湾学生的反对,目前服贸协议还未签署实施。
改变:四大电影节获奖作品可例外
11月10日,台湾对“电影法”进行了部分修改,规定未来内地电影若在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和美国奥斯卡获得任何竞赛类奖项,或者在台湾金马奖获得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奖,将不受每年十部的上映配额限制,可申请在台湾地区上映。
业界看法
电影导演陈可辛:
《亲爱的》无法在台上映
新政策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效果
实际上,在排队制度、抽签制度实施的更早之前,内地影片只要报名就能上映,不过那时候台湾发行方想要发行的内地电影不多,需求不满十部。不过随着近几年内地影片在台湾的市场不断扩大,原先每年10个名额已远远不够。
另一方面,随着大多数香港导演进军内地拍片,不少合拍片因资金比重、演员比例、工作人员比例等因素,也被台湾划归为内地电影,而不是港片,这些导演的作品从原来的不受配额限制到如今的也要排队抽签,冲击较大。其中陈可辛就是代表。今年他的《亲爱的》入围金马奖,可惜提名只有最佳女主角,也就是即便赵薇获奖,依然不能获得在台湾的发行资格,只能排队抽签。
陈可辛在对话新浪娱乐时透露,他之前拍的《投名状》《十月围城》也是合拍片,但可以以港片身份引进台湾。对他来讲,从《投名状》《十月围城》到《中国合伙人》《亲爱的》,拍摄手法是一样的,只是后两部里越来越多内地演员,拍摄地点也集中在内地,就被认定为内地电影,发行受到阻碍。“《中国合伙人》2013年抽到了配额,但由于未能第一时间跟内地同步上映,在台湾票房受到冲击;《亲爱的》今年没能抽到配额,金马奖也只入围了最佳女主角,近期内无法在台湾上映,只能看明年一月能否再抽到。”
作为在台湾有自己的发行团队,且跟台湾影人有很多合作的导演,陈可辛十分无奈。“我的电影都是讲述中国的故事,只是以前的故事是古代的,现在的故事是现代的,唯一的分别就只有这些。”
而对于四大电影节获奖作品可获例外的新规定,陈可辛认为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效果,“当然要是多几部也好,但实际上一年获奖的也就两三部,或者可能就一部。而很多很好的没拿奖的电影仍然无法在台上映。不过,抽签虽然有弊端,但目前是最靠谱且相对公平的机制,如果不用抽签制,就会有人的主观因素存在,有人站在商业角度,有人站在艺术角度,选择发行的影片都会不一样。”
虽然近几年台湾电影市场不景气,华语片票房过亿的都很少,但陈可辛还是看重台湾市场,“很多人说台湾电影市场已经跌落谷底,但我一直把这个市场看作是一个不能放弃的市场,回报不是很多,但是总有一天它会好起来。”
华映发行部经理郭志成:
想引进《黄金时代》抽不到签就办影展
最理想的模式:两岸三地合拍片分票房
台湾华映娱乐公司曾发行过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今年该公司打算引进《黄金时代》和《一步之遥》。对于目前配额制度的弊端,华映发行部经理郭志成认为,一是因为每年的配额申请时间在1月,有些优秀的内地影片到下半年才立案或者完成,如果等到第二年再参加抽签并获得配额,就错过上映的黄金时期,宣传上也比较吃力,演员档期不好配合,媒体关注度不会太高。目前华映的操作方法是,对于已经在内地上映的电影,他们随时做好上映准备,一旦抽到配额就立即上映,尽可能减少时间差。另外,华映也会与内地影人紧密联系,提前获知他们今年会做什么片子,然后在1月就先去报名参加抽签,如果正好抽到配额,就可以两岸同步宣传、同步上映。
配额制度第二个弊端是,由于台湾地区规定每年有20部拿到电影准演执照的内地影片可以在台湾有线电视台播出,没拿到的就要等电影上映两年后才能申请播出。有些发行方就是为了拿到电影的电视台播出权而参与配额抽签,并没有真正准备上映。另外也有一些片方获得了配额,却因和内地片方条件没有谈拢,或是预期票房不好,而不上片。这样就造成了配额的浪费,使侵占了真正想要在台湾上映的影片名额。
如果没运气被抽到,又想在台湾发行怎么办?郭志成透露,目前另辟蹊径的办法之一就是举办两岸影展,召集很多电影院一起来申请,影展中的每个申请影院都可以放映8场电影。他表示,如果《黄金时代》未能拿到今年金马的最佳影片或者最佳导演奖,可能会采取举办影展的方式在台湾上映。
而最理想的模式就是采取两岸合拍的模式,“比如《被偷走的那五年》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两岸三地演员组合,拍摄地点有一部分在台湾,就可以两岸三地同时宣传、同步上映,共同参与票房分成,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该片在今年台湾华语片中票房排到年度前十。”
对于内地影片何时才能在台湾地区完全开放,郭志成认为还需要时间,“目前还存在文化、经贸以及所谓政治上的考量。”至于什么样的内地影片在台湾更有市场?郭志成表示,还是要看影片的明星阵容和导演。“目前在台湾上映成绩最好的是《画皮》,因为它本身具有娱乐性和商业性;还有《中国合伙人》(台湾名为《海阔天空》),由于电影本身因素和陈可辛导演在台湾的票房号召力,反响不错。此外,关锦鹏、娄烨、冯小刚的影片在台湾也很受欢迎,接受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