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巍演奏会
秦立巍,当今古典乐坛最炙手可热的大提琴演奏家,曾在“第11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上荣获银奖,是近40年来在该比赛中获得最高奖项的中国大提琴家,被赞誉为“以艺术性、精湛的技巧、文雅的乐感和真挚的诠释吸引观众的大提琴家”。
2010年,秦立巍为DECCA录制全套贝多芬奏鸣曲专辑,得到了音乐界的一致好评,他也成为继马友友之后,第二位在国际知名唱片公司录制这一经典曲目的华人大提琴家,有“新一代的马友友”之称。目前他使用的1780年约瑟夫?瓜达尼尼大提琴,是一把由吴毓逊博士夫妇特别赞助的价值千万的名琴,那饱满又甜美的音色,对其在大提琴艺术上的精进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除了每年在全世界的巡演,秦立巍现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并兼任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
完全呈现贝多芬的大提琴作品
贝多芬一生为大提琴与钢琴创作了八首作品,包括五首奏鸣曲和三首变奏曲。此次“完全贝多芬”音乐会,秦立巍将会把八首作品精心排序,让乐迷们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感受贝多芬伟大的一生。
五首奏鸣曲的创作时间均匀的分布在贝多芬三个创作时期。第一号F大调、第二号g小调是贝多芬早期二十四岁时写的,那如歌似的旋律仍然没有脱离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子。第三号A大调写于1808年,在第五、第六交响曲、第五钢琴协奏曲前后完成,充满贝多芬如火的热情,是五首中最出名的。第四号C大调、第五号D大调则是后期五十岁的作品,结构自由而精巧,充沛的感情与炉火纯青的技术完全融为一体。
“完全贝多芬”音乐会的第一场,秦立巍就颇有想法的把第一号、第四号、第三号,贝多芬三个不同时期的大提琴奏鸣曲放在一起,那是“优雅”、“深刻”、“狂热”等不同性格的激烈碰撞;第二场又把代表“青春”的第二号与“深沉”的第五号放在一起,去塑造贝多芬身上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两个时代”的巨大反差。这么精心的曲目安排,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弓弦之间,贝多芬一生难以言说的复杂、深刻和力量就能在脑海中清晰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