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柳斯专场音乐会》

2015年3月27日 ,《西贝柳斯专场音乐会》在 安徽艺术剧场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5.03.27

安徽艺术剧场

以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演出详情

交响诗《芬兰颂》

《芬兰颂》创作于1899至1900年,1899年沙皇俄国加紧对芬兰的统治,激起了芬兰人民的爱国激情,西贝柳斯为民族运动写下了这首为祖国生存而奋斗的不朽作品。  

全曲分两部分,变奏曲式。引子的音乐严峻深沉,引出抒情悲叹的主题,随着音乐的发展,情绪趋向高昂,充满战斗的激情,最后以充满信心的辉煌壮丽的结尾结束。

第一部分表现人民的愿望和苦难。乐曲开始,铜管在定音鼓轮奏背景下奏出沉重、压抑的苦难主题,表达了祖国的危难。接着,由木管奏出抒情、痛楚,略显伤感、压抑的旋律,随后,弦乐又在低音上重复这个旋律,描写了芬兰人民痛苦的生活情景。

第二部分是一首表现人民斗争与胜利的颂歌。以低音 “号召动机” 开始,接着引出了明快而又充满信心的旋律,象征人民斗争的信念。音乐坚定而有力,接着由木管奏出一段优美抒情、感情明朗、意境崇高而又神圣的颂歌,它具有凯旋进行曲的特点和色彩。随后,弦乐重复演奏这个旋律,表现了芬兰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最后再现了人民斗争的主题,这时乐队以宽广的音调和嘹亮的音响,赞颂着人民的伟大,曲调庄重、舒缓,渗透了人民热爱祖国的崇高而神圣的感情。最后,乐曲在辉煌的高潮声中结束。

忧伤圆舞曲

忧伤圆舞曲原本是西贝柳斯为妻舅Armas Jarnefelt的剧作【死神】(Kuolema)谱写的一段配乐,以伴随死神趁著垂死老妇随伺的儿子睡著之际,化身做其亡夫邀舞的情节;主题动机以相当隐喻的旋律展开预示死亡,中段的相当甜美的旋律延伸出高昂的情绪,象征与亡夫相逢的喜悦,最初的阴沉旋律最后仍接管了一切,末尾三个不安的和弦意味死神 在儿子醒来的那一刻,带走了他的母亲。这种掺杂哀伤与欢乐的情绪正是人生的最佳写照,加上此曲沙龙味十足,出版后成了当时欧洲咖啡屋的热门曲目。

卡累利亚组曲

卡累利亚组曲原是西贝柳斯在1893年所写的一出剧乐,自面世以来由于不断被全球各地电视、电台节目用作片头或插曲而为人熟知,卡累利亚地方的边界地带一直是芬兰爱国精神的象征,尤其是当历次俄国大军逼近时,当地的奋战精神提振了芬兰人民的士气。“悲伤圆舞曲”是描写死神带走母亲时的舞蹈,是幻想风格很浓的作品。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者十分热爱芬兰的自然景色和古代诗人荷马的文学史诗,在这部协奏曲中,也自然而然地表露了这种感情。音乐主题热情奔放,富有浓厚的芬兰气息。乐曲充分发挥了独奏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在乐队部分的写作上也发挥了交响特色。整个作品如一幅音画,栩栩如生。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包括传统的三个乐章。这三个乐章在音乐的性格及速度上有所不同,很像三幅风格统一、色调暗淡的芬兰风景画。协奏曲第一乐章的主旋律,是独奏小提琴演奏出的一个哀婉和狂想式的主题,第二主题色彩阴暗,由大提琴和大管演奏。第二乐章是一个柔板乐章,木管乐器演奏出如叹息般的乐声,小提琴唱出哀怨的旋律。然后进入末乐章,一首狂野的舞曲,曾被人称为“北极熊的波兰舞曲”,独奏小提琴的演奏变化无穷,演奏难度极高,而且一个高潮紧接一个高潮,直至结尾一连串辉煌的向上飞掠的旋律。这是一部表面上让人觉得冷峻,但内里却激情飞扬的作品,事实上这也是西贝柳斯大部分音乐的突出特点,小提琴大师海菲茨两度录制的这一协奏曲,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图内拉的天鹅(待定)

《卡莱瓦拉四传奇》的第三首。该作品并不只是叙事性地描写天鹅的故事,而是对天鹅游水的优美姿态进行音画式的写生。

注:节目顺序以当日演出为准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