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聂耳交响乐团2017-2018音乐季 魅力管乐—室内乐音乐会(一)

2017年12月1日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2017-2018音乐季 魅力管乐—室内乐音乐会(一)在 昆明春城剧院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7.12.01

昆明春城剧院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演出详情

内容简介

指挥: 张晋民

演奏: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交响管乐团

聂耳交响乐团交响管乐团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成立于2010年3月,是中国唯一一支以人民音乐家“聂耳”命名的交响乐团。是云南省保留的五家国有院团之一,也是云南唯一拥有独立建制的交响乐团,隶属于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是全额拨款公益事业单位。2016年昆明聂耳交响乐团聘请了青年指挥家黄屹先生作为乐团首任艺术总监、首席指挥。努力把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打造成一支一流水平的职业化交响乐团,打响最具昆明文化特色、艺术品位的昆明城市名片。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为极大丰富春城乐迷日趋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响应我市打造文化强市,坚持文化引领的发展思路。结合我团在交响乐演奏方面的业务优势,于2016年由乐团职业管乐、打击乐演奏家组建成立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交响管乐团。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交响管乐团的成立弥补了云南省职业交响管乐团的空白,也是云南省交响管乐事业发展更加专业化、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其演出曲目中有大量耳熟能详的经典流行音乐,电影音乐,动画片音乐,爵士乐,摇滚乐,拉丁风格,各类舞曲等等。管乐团以“交响音乐多元化”为发展思路,在促进和提高交响管乐艺术水平的同时,其曲目选择和乐队编制,以及演出形式的多元化和通俗化特点,将不断地吸引更多的春城乐迷走进音乐厅。

在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关怀下,交响管乐团力争在3到5年内,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严格专业的训练和演出过程上,打造一支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交响管乐团,为云南省的交响管乐事业发展再创新高。

指挥:张晋民

张晋民于1982 年毕业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 此后荣获法国政府奖学金,前往巴黎音乐音乐学院深造。 在法期间获得演奏高级证书, 并被授予室内乐金牌奖。 1984至1985 年期间, 他曾担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管乐教研室主任, 同时负责管理中国青少年交响乐团。 之后,他再次荣获政府奖学金前往日内瓦高等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他还曾是瑞士罗曼德乐团成员。 并于1987年作为首席大管演奏家加入新加坡交响乐团。

张晋民自2003 年以来一直是新加坡杨秀桃音乐学院的建校教师成员之一。他在2013 年成为了杨秀桃音乐学院的兼任副教授。除教学活动之外,他还负责筹建和协调学院的木管室内乐课程,并负责训练学院乐团的管乐声部。2005/2006 学年度,他被任命为本学院最新的管乐交响乐队-学院室内管乐队的指挥。

在新加坡交响乐团任期30年之后退休的他,从2017年7月1日起,委任为新加坡国立大学YST音乐学院副教授。作为一位专注于音乐事业的教育家,他还将继续为新加坡社会及音乐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夏尔•弗朗索瓦•古诺

法国作曲家夏尔•弗朗索瓦•古诺(Gounod Charles Flancoi, 1818-1893)以歌剧《浮士德》、《罗密欧与朱丽叶》著称于世,而他创作的器乐作品似乎只有《动物狂欢节》受人欢迎。古诺的两部交响曲(分别为D大调和降E大调)均是“具体而微”的小型作品,虽然冠以“交响曲”这一宏伟的名字,但借用英国音乐家唐纳德•托维的绝妙比喻,它们好似按照比例缩小了的、“袖珍的”金字塔。

《小小交响曲》创作于1885年,题献给长笛演奏家塔发纳尔,同年由室内管乐团在巴黎首演。

作曲家:维克多•埃瓦尔德

俄罗斯作曲家维克多•埃瓦尔德(Victor Ewald )是最早为铜管五重奏专门写作音乐的作曲家之一,创作了4首铜管五重奏,这些作品完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埃瓦尔德的铜管五重奏不同于现在的编制,是由两把短号、一把中音号、一把次中音号和一把低音号所构成。和俄罗斯更为出名的“强力集团”作曲家们一样,埃瓦尔德同样也是在其它领域里极有建树的音乐家,他在1900年成为圣彼得堡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材料系教授和管理人,然而众多铜管演奏家熟知他,是因为他为铜管五重奏创作了许多浪漫主义风格的曲子。

克劳德•德彪西

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法国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其音乐对自他以后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而他的创作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安东尼•德沃夏克

安东尼•德沃夏克(Antonín Dvořák,1841年9月8日-1904年5月1日),十九世纪世界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德沃夏克出生于布拉格(时属奥匈帝国,现属捷克)内拉霍奇夫斯镇,早年入布拉格音乐学校,毕业后进行音乐创作,1890年受聘布拉格音乐学院教授;在此期间他受到祖国民族复兴、发展民族文化的思潮的影响,接触了西欧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作品;1892—1895年春应邀在美国纽约音乐学院教学并任院长,回国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1904年去世。

德沃夏克的主要作品有《第9“自新大陆”交响曲》(又名《第九交响曲》或《e 小调第九交响曲》,为作者受邀到美国期间所作)、《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等、《第4交响曲》、《第7交响曲》、《狂欢节序曲》、《奥赛罗序曲》、《胡教徒序曲》、《随想谐谑曲》、《幽默曲》(又称《诙谐曲》)、《斯拉夫舞曲》、歌剧《水仙女》、《阿米达》,以及交响诗《水妖》、《午时女妖》、《金纺车》、《野鸽》等等。

演出曲目

夏尔•弗朗索瓦•古诺

《小小交响曲》

维克多•埃瓦尔德

《铜管五重奏1号》

克劳德•德彪西  

《木管五重奏小组曲》  

安东尼•德沃夏克

《d 小调木管小夜曲》

*曲目以现场为准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