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音乐文学音乐剧《少年台湾》

2017年8月1日 ,台湾音乐文学音乐剧《少年台湾》在 深圳保利剧院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7.08.01

深圳保利剧院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演出详情

关于勋的《少年台湾》

有人说,这是一本书写过去却也能应和现在的书;

但是,关于这场台湾文学音乐剧,

却是一场唱出来的文学。

蒋勋先生10年时间写下

著名畅销小说《少年台湾》

首次把自己的小说改编成文学音乐剧

“蒋勋之《少年台湾》”

你听过唱出来的文学吗?

台湾著名作家蒋勋花费10年写下著名文学畅销小说《少年台湾》,同时携手台湾“音乐时代剧场”首次把自己的小说改编成文学音乐剧“蒋勋之《少年台湾》”,于2013年底在台湾南海剧场上演引发轰动。

《少年台湾》中描写的是那些长久生活在台湾那片土地里的记忆,不同人的生存状态以及风土人情,展现着不同的幸福方式。

在《少年台湾》中,你可以看到因为“年轻”,时常会不知天高地厚,不畏死活去做一些事,充满顽强、耐苦的生命力。这样的生命力,可能也跟残酷、毁灭在一起,但没一个人会因此感到沮丧,这些东西构成作者对台湾某一种文化性格的理解,这也是蒋勋认为的《少年台湾》的精神。

它是一部真正文学戏剧爱好者值得观看的一部文学音乐剧

蒋勋花费十多年的时间,走遍台湾的角角落落,写下了《少年台湾》这部作品。

描写的内容以蒋勋在台湾各地行走和流浪的所见所闻,以及对自己少年生活的回忆。

蒋勋透过写台湾底层老百姓,把他们的故事和台湾开埠、不同年代台湾发展的历史、各地的地方风俗等结合起来,展现了台湾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少年台湾》看似是一个游记,其实蒋勋希望可以感染大家重新去行走这个岛屿,去探索一个新地方,去看看那些完全不同于你生活的人,或者回到记忆里曾经住过的小小的故乡、小区。说不定你认识的人还在,与他们交谈几句,静下心来听别人说话,这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可能会是有趣的平衡,更是对自己生命的反省。

音乐剧版《少年台湾》以一位作家拜访画家的过程为梗概,包含集集、九份、鹿港、龙坑、笨港、龙峒、丰山、西宝、监寮、南竿十个乡镇故事,以戏剧和诗歌表演方式,串组成一套连篇音乐剧。

观众宛如做一次宁静又澎湃的跨时空之旅,体会作者对台湾百年近代历史的悲悯。十幅笔力雄健的音画,表面看似轻描淡写,却能在人心留下巨碑般的印象。让我们走入这岛屿上十个小小角落,一起分享十段岛屿生命中的特殊记忆,一起面对自己,重新找回我们生命中失去的平静。

部分剧情简介

少年岛屿-诗人与画家

诗人去拜访他的画家朋友,画家是一个才华洋溢、学识丰富的艺术家。虽然学术地位崇高,却常保真纯的赤子之心。诗人进入画室,画家正绘制一幅太鲁阁油画。他们因此谈起关于台湾以及画家成长过程的话题,画家陷入对回忆的思索当中。他提到对台湾的早期印象,跨越时空的台湾场景,一幕幕展开。

儿时印象─少年龙峒 少年、母亲、市民

这是一段错综纷乱的儿时记忆,如同各种印象主题交错的变奏曲。

少年幼时全家落脚台北市老城区大龙峒,而对陌生古怪的小区产生各种光怪陆离的印象。例如陪母亲搭公交车来到孔子庙,在庙前看到巍峨的宫墙,热闹的歌仔戏戏台表演,以及广场前形形色色的老百姓。

少年每天上学都要穿过一条老街,里面有贫民小区、屠宰场和菜市场。在学校里则有着许多 学童共同的记忆,包括公然体罚的严格老师,还有患难同学之间的友谊。在戒严时期对战争的恐惧,老百姓被扭曲的生活态度,童稚的点点滴滴,串组成五味纷呈的战后台湾生活剪影。

万善同归

“万善同归”是建给无名往生者的墓冢,埋葬许多从大陆渡海来台,不幸死于路途的移民。

这样的小冢散布台乐土,但湾各地,每个墓都有着哀伤的幕后故事。这些移民向往一个新是连两脚都还没有机会踏到这块土地上。“万善同归”不仅是对这个小岛,也对古往今来漂泊的苍生,寄予永恒的祝念。

这部作品描写作者成长过程中,对台湾人民与土地的观察与体悟,较少具象的表面描写,也没有刻意为效果编撰的剧情,只有来自灵魂深处,最直接感悟的氛围、颜色与气味。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