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2日 8:00 至 2015年6月24日 18:00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武汉市南湖狮子山街1号举办《第十一届两岸三地植物生物技术研讨会》。
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农业科技革命和农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各类生物技术和相关产品已经在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为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促进两岸三地现代农业的发展,1998年由当时的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杨祥发院士和北京大学的副校长陈章良教授发起,希望藉由学术性的研讨会,邀请两岸三地在植物分子生物及生物技术领域高层次的科学家和决策者共同参与,除了交换彼此在植物科学的研究进展经验与构想的交流外,并期能提高彼此之学术水平与合作机会,及增进相互的友谊与了解。
自1998年在北京举行第一届海峡两岸植物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后,两岸三地的学者互动良好,反应热烈,自此,两岸三地自成默契轮流主办,第一届在大陆北京举行,第二届于2000年在台湾由中央研究院负责,第三届于2001年由香港主办。迄今为止,共举办了十届。考虑到该会议未在华中地区举办过,确定第十一届海峡两岸三地植物生物技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会议名称:第十一届两岸三地植物生物技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5年末6月22-24日
会议地点: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海峡两岸三地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是层次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学术会议,已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除了在学术层次上推动了两岸三地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术的交流,也带动了企业界的合作,很多台商找到了很好的投资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研讨会将围绕“从植物生物学到作物遗传改良”这一中心议题开展学术讨论,分六个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种质资源创新和遗传多样性
重要性状基因克隆和功能解析
植物生长发育与信号传导
杂种优势和雄性不育
组学研究与作物遗传改良
绿色健康作物种植与食物安全
主办方: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介绍: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中农业大学,1992年3月由国家批准建设,1994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分别于1996年、2001年、2006年连续3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8项。现任实验室主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教授。实验室覆盖作物学、生物学、园艺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园艺林学学院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研究对象涉及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和果树、蔬菜等部分园艺作物。
主办方:华中农业大学
介绍: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入选“863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是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农业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日期 | 活动 |
6月22日(星期一) | 报到,参观校园 |
6月23-24日(星期二,星期三) | 学术研讨会 |
6月25日(星期四) | 会后考察:武当山 |
即将更新,敬请期待
会议费用:所有参会人员来回旅费、住宿自理,膳食及其它费用由会议承担;非正式邀请的参会人员需交纳会议注册费1200元/人,学生800元/人。
会议场地:华中农业大学
介绍: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入选“863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是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农业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南湖狮子山脚,其办学源头溯源于1898年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是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起点之一;学校前身华中农学院由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农学院全部系科以及原中山大学、原南昌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在1952年组建而成,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1] 截止2014年4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206人,其中本科生18625人,研究生658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