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6日上午,由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长宁区政府指导,上海市长宁区青年联合会和亿欧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互联网+新商业峰会”在上海绿地会议中心继续召开。
本次峰会以“品质生活服务升级”为主题,采用1+4的形式,通过主会场“领袖峰会”的前沿思想碰撞和分会场“新零售、新出行、新生活、新服务四大主题峰会”行业观点交锋,为大家精心奉上一场中国生活性服务领域的思想盛宴。
从网约车新政到共享单车,重新定义城市“最后一公里”,新出行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出行选择的同时,也同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如何用最高效的方式,解决交通拥堵?如何用最优资源配置,实现品质出行?作为2017年中国互联网+新商业峰会四大分会场之一,“新出行峰会”邀请关注新出行领域的首汽约车、一嗨租车、环球车享、喜泊客、嗒嗒巴士、神州优车等企业以及愉悦资本等投资机构,共同探讨出行领域的机遇。
环球车享EVCARD总经理曹光宇做了《共享互联网时代智慧出行的新风口》的演讲,曹光宇的演讲核心观点有:
1、城市面临压力:能源危机,环境危机,交通出行危机。行车安全是我们人类在城市里生活,或不断提高生活水平面临的挑战、痛点。
2、汽车逐步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最终共享化发展。
3、分时租赁加上新能源汽车,在将来对整个城市会有所贡献。
以下为演讲全文(有所删改):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机会跟大家一起聊一聊汽车共享或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事。这个论坛,把我们三个熟悉的老朋友放在一起,挺好。一个,我们可以有机会见面,另外从不同的角度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中国乃至全球,从供应商、汽车厂商来看,汽车共享或新能源汽车到底是什么样。我相信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番不同的风景,每个人都会看到里面新的诱惑,也会感觉到压力。但如果把多家拼起来,最终我们就会得到越来越完整的一个图景。
前面魏总、蔡总都从提供租赁出行服务的企业出发,我从汽车行业或汽车产业的角度出发,逐步也走到了共享出行领域。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事?我们发力点在哪里?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有什么优势?
总体来说,未来城市发展,如果汽车不能进行能源的改变,汽车服务方式不能更多的集约化,提高效率,那未来城市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现在普遍来说,我们认为有三个公共的观点,就是能源危机,环境的危机,交通出行的危机。道路拥挤,公共停车位不够。
全球每年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每年这个数字超过任何严重疾病,比如癌症,所造成的死亡。也就是说,行车安全是人类在城市里生活,以及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所面临的挑战和痛点。基于这样的能源、环境、城市资源以及安全上的考虑,我们怎么办?
从汽车产业的角度,现在大家共同给出了四个发展方向,就是汽车逐步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最终共享化发展。通过汽车技术、能源革命的改变,用传统的化石能源发电,到多种来源的方式得到二次能源提供的服务,最终让能源获取更灵活。假定未来我们发的电绝大多数是清洁能源,车辆则是一个零排放的车。只不过现阶段发电更多的依赖于火力发电。
第二,车辆怎么样让它安全?人的操作,由于自己的精力集中程度或驾驶水平的差异,很难保证车辆不出差错。如果机器运作正常,功能完善,出错的机率就很低。工厂自动化生产的错误率,是百万分之几。我们计算机的出错率是千万分之一或亿万分之一,这样出错的概率就更低了。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当汽车网络连接以后,就能提高效率。未来城市,都是汽车无人驾驶,道路上没有红绿灯了,或完全是根据交通情况,红绿灯是自动变化的。这样就使得城市的交通效率大幅度提高。提高的依据,就是汽车能网联化,汽车之间可以通讯,汽车跟周围的交通设施可以通讯,跟人也可以通讯。以后,我们用网约车时,不是约人,而是直接约车。现在还不行,就是因为我们的汽车还没有实现网联化。
当有了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以后,我们可能就不去买车了,要买的只不过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比如作为收藏品,大部分的公共服务车辆,不用买了。我们从汽车的角度看,谷歌为什么做无人驾驶这个事情?其实谷歌所看中的是巨大价值,这些价值则来自于无人驾驶或汽车智能化实现以后,带来的交通出行中的革命性变化所产生的。
美国有2亿多部车,每个家庭买一辆车,(单车)平均下来3万美金,用十年还,(单车)每年的支出3千美金以上,也就是说2亿辆车的支出,一年平均下来是6千亿美元。这2亿辆车,实现自动驾驶,单车价格将从单车的3万美金提升至5万美金,平均10年时间下来,每年的市场规模是1万亿。
也就是说,在美国市场,如果自动驾驶使大家不必拥有车了,这个车就是1万亿美金的规模。谷歌拿到1/3,就是再造了一个谷歌。所以基于这一点,他要做自动驾驶。只不过现在自动驾驶要推广,不是一家企业的事,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发力。我完全赞同前面两位说的,中国政府是前所未有的开放,掌握着资源,这个技术不一定能在中国赚钱,但是整个应用,必定是在中国先落地。正是因为看准了这个背景,所以我们从大的趋势上,愿意拥抱这样的未来。
麦肯锡、罗兰贝格是汽车咨询行业里比较权威的,他们判断,整个汽车行业发展,在收入来源上,第一是汽车销售,第二是汽车售后,第三是新型出行服务。2015年,汽车行业里的全口径销售收入3.5万亿美元。到2030年,大概翻一番。新型出行行业,在2015年是300亿,到2030年,会达到1.5万亿美元,翻50倍。也就是说,未来汽车行业的巨大增值空间,在于出行服务。这就是为什么各个整车厂,比如宝马、戴姆勒,都在关注,就是因为大家看到未来汽车市场必须跟交通服务相关联起来,而且这个是成长最快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有个样板,宝马公司的Drive Now在慕尼黑做了分时租赁长时间的数据跟踪研究。从2011年到2015年,5年时间在慕尼黑投了550辆车,到2015年,有10%的原来的会员把私家车卖了。这使得慕尼黑城市多出1500个停车位。
第二,城市道路的行驶里程数减少了4100万公里。这对城市友好或缓解城市压力,产生很大改变,主要是引起交通结构的合理化变化。在2011年,慕尼黑私家车出行占56%,到2015年,减少了25%,其中,有10%由550辆Drive Now分时租赁车取代,剩下还有15%转移到了公共交通,使得交通结构更加合理。这对城市管理、分时租赁,都提供了一个样板性的作用。而且Drive Now在欧洲9个城市的4200辆车,已经到了盈利阶段。
根据不同的阶段,我们对用户访谈,对于用户评价的结果。在总体上,作为一个新型业务,大家的接受度在逐步提升。
分时租赁加上新能源汽车,我们认为将来对整个城市会有所贡献。一是环境友好,第二,提高停车位的周转率,减少道路占用。对用户来说,出行成本是低的。最终可以丰富出行方式。因为有了分时租赁,用户会有多种选择,我们依然可以选择私家车、租赁车辆,可以选择公共交通,或选择拼车,出行方式可以丰富。
基于这一点,我们从政府公共服务平台,走到现在的出行行业,愿意跟我们同行业的人一起开拓未来的市场。我把我们的背景简要介绍一下。
我们是以纯电动车作为用户自助自驾服务的一个产品,提供给大家日常出行的解决方案,商标就是EVCARD。目前是来源于主机厂还有地方上的支持。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怪,服务行业里,互联网行业里,还有纯国资背景的企业能跑到前面吗?这个问题我们也在思考。但现在不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吗?大家都是从无到有。
整个互联网时代,对出行行业的改变,也是重新再塑的一个过程。另外,国资企业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也会碰到一些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们有自己的优势。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愿意去试。“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女神还是要追的,万一真成功了呢?基于这一点,我们去做了。
从目前来说,我们的成绩单还可以,截止到5月份,在全国实际上已经(布局)27个城市了,运行的车辆数9500多辆,到下周可能要破1万辆;目前的会员数,也已经有75万名;每天我们服务的订单数有1.8万单,平均不到5秒钟就会有一辆车租出去。这个数,比起我们的前辈是不值一提的。但是纵向比,我们的成长性还是可以的,会员的成长性以及每天、每月订单的成长性,我们还是可以的。
而且我们发现使用的群体,在不断拓展。从目前来看,使用群体还是以男性青年人为主。但这方面发生了变化,2014年青年男性用户群体大概占了近90%,去年是80%,现在男性是70%,女性也在逐步接受。因为一个新生事物、一个新产品、新服务,首先愿意尝试的女性比男性偏低一些,这是正常现象。
因为出行大家都需要,我们的服务一定要到一定的品质,这个时候女性才更愿意接受。因为女性用车,更愿意把它作为自己一个移动的“家”,携带的东西比较多,租车的女性也比男性偏低。特别是带小朋友的妈妈,除了自己的东西,还要带小孩的东西,可能就更麻烦,所以她使用上会低一些,但整体的接受度在提高。相信到明年,我们的车辆数会放大十倍,这个时候用户群体再放大十五倍、二十倍,这些数字还会发生动态的变化。
我们作为一个国资投资、政府背景的企业,除了讲究经济效益外,始终还讲究一个社会效益,另外,就是开放的平台。如果这个平台真正成熟到一定的程度,必须跟市场化相结合。
在上海市各个区域,我们已经全覆盖了,现在我们解决了两类群体的人,一类就是有驾照、没车,暂时不愿意买车,或买车过程受政策障碍,拿不到牌照的,这些人我们都能提供一个通道。
第二,对一些网点完善的区域,上班或日常生活中开私家车停车不方便,或费用不合算,这样的区域我们覆盖得更多。另外就是分时租赁,取车是否方便,还有价格因素,其实没有波峰波谷,当共享车辆的比例占到一定的程度,相信对整个上海地区早高峰、晚高峰的缓解,是有一定贡献的。
走出上海,我们逐步走到了其他城市。典型的有成都、南京发展都比较快。
现在我们逐步形成以上海市为中心,包括周边地区联动的效应,以及长三角互联互通。对外面的典型城市,我们选择了一些节点城市,在这些城市当地做出样板。同时,积极跟当地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形成合作关系,形成了阶段性的领先状态。
未来我们规划,到2020年,希望通过用户自驾、自助取还车短途出行的方式,在城市里运行30万辆左右的规模,100个城市里,在中国形成一个联盟。中国联盟起来以后,是不是能跟Enterprise叫板叫板。在互联网时代,最终是落实在中国,我们希望借助于中国的政策优势,巨大的市场需求,我们也能做一个中国品牌的联盟,形成一个中国的“航空母舰”。
好,我的时间也到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