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英雄创始人石戈夫:中国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中的新机遇

2018年1月19日,由陕西省科技厅、陕西贸促会作为指导单位、亿欧公司主办、科学英雄联合主办的“新科技 新理念 新起点——GIIS 2018全球产业创新峰会·西安站”在西安•香格里拉大酒店盛大召开。此次峰会探讨内容紧扣“人工智能”、“消费升级”等产业创新热点,同时紧跟国家 “一带一路”、“转型”、“脱虚向实”等政策大势,邀请了西安本地和业界知名创新型企业高层齐聚古城,有效链接新科技、新理念落地、服务西安实体经济,共话西安产业创新。

活动现场,专注于搭建技术与产业交流的服务平台科学英雄创始人石戈夫,做了主题演讲《技术转移红利时代,中国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中的新机遇》,他提到:

1、对于众多科研机构、高校、研究院的研究成果,一直没有一个特别好的模式,去把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术转化成产品、转化成创新,去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

2、前20年在信息的沟通和移动互联网的基础构架上,一些大公司已经把这些基础设施铺好了,那我们认为下一个十年将是全部企业或者说全生态、全产业链一起进入创新的一个实践,下一步的创新是基于这些基础设施的创新。

3、我们认为下一个十年是产业互联网技术升级的十年,主要依靠政策的红利支持和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的建设,以及技术转移的中心。

科学英雄创始人石戈夫,人才升级,西安产业创新,技术转移,影科技之都

【石戈夫现场演讲实录】

大家好,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技术转移的红利时代,包括技术转移的体系建设,到底什么是中国技术转移的体系建设。从全球来看的话,技术的进步才是真正驱动这个时代的真正生产力。

那如何把真正的高科技转化成商业,这个其实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大家也知道科技成果转化在中国已经提了有50年,从建国初期就开始提,其实每年高校、科研院所、高效技术企业的这些科研成果,大量技术其实是没有转化的。

在我们行业内有一句话:最大的库存是什么?大家以为是一些消费品,比如衣服或者鞋,这可能产能过剩,但是我们统计发现真正的库存产能过剩的是技术,中科院、农科院,清华、北大研究的技术专利都是用这种图书馆一样的地方去存放的,但是研发完了以后可能写了个报告,或者发表了论文,或者申请了专利,那这些技术就永远的埋藏在这个仓库里面或者说图书馆里面,再也得不到市场的转化了。技术的进步和这种时间节点往往就是半年或者一年的时候,如果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这个技术没有转化的话它就落后了,这是真正的矛盾和问题点,也是中国现在存在的非常大的问题,这也是科技部包括国务院,多年都在强调这个成果转化,但是一直没有一个特别好的模式,去把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术转化成产品、转化成创新,去支撑这个实体经济的发展。

那我们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我们公司的名称叫做科学英雄,我们是通过挖掘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的这些科研资源、科研人才,把他们的技术,把这些科学家报道出来,或者说他们研发什么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语言告诉大家,把他们的技术能做什么成果,我们把它归纳一下,分门别类。

陕西西安是“硬科技之都”,用西安的话讲是“硬科技八路军”,我认为这个总结还是蛮恰当的,我们这个模式是跟硬科技很相关的,我们做这个枢纽把高校的技术成果转化到实体经济、互联网公司、中小企业去,让所有的这些企业都能够享受到技术的红利,这个是我们公司做的事情。

第一部分,我讲一下中国技术转移的体系建设,将深刻影响中国下一个十年,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其实比较熟悉前面几个十年,互联网时代,门户网站是影响十年的工具或者说一个非常现象级的产品,它把信息和大家良好的沟通,这是未来移动互联网时候的一个基础,那么后面一个十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发展,这个技术带动了另外一些基础设施,包括大家知道的BAT,搜索、支付、包括LBS定位,这些其实是基础设施像水、电一样,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后面说的包括AI、物联网技术是无从谈起的。所以说前面的20年在信息的沟通和移动互联网的基础构架上,一些大的公司已经把这些基础设施给大家铺好了,那我们认为下一个十年将是全部企业或者说全生态、全产业链一起进入创新的一个实践,下一步的创新是基于这些基础设施的创新。原先可能只在互联网领域有创新,当然亿欧因为我们是战略合作,亿欧经常讲产业创新的时代到来了,所谓产业创新我觉得它是各行各业利用原有的技术加上自身本身这个行业的技术,然后的一次升级改造,这是我的理解。

我们认为下一个十年是产业互联网技术升级的十年,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中国一切的风口或者一切大的产业发展它往往是基于政策的引导,如果国家没有一个大的政策引导的话,很难形成一个大的产业或者形成一个大的机会。那我们看其实从2016年国务院这个层面上已经大量发出红头文件,倡导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2016年12月有一个技术成果转化法,这个法过了人大,这个是做成果转化很重要的因素。

我不知道大家在座的有没有科研人员,其实在高校科研人员的收入是很低的,他职务的发明和创造最后的成果产权是归学校,归大学,因为西安我知道大学非常多,研究机构也是非常多,那这样的话研发人他就感觉收入可能和自己的付出有一定的差距,他的研发热情包括和市场对接的热情就没有这么积极,在2016年12月中国的成果转化法成功落地了,规定职务发明最后40%的效益可以归科学家,科学家也是要生活的,所以从经济上面对他的鼓励往往比其它政策的鼓励会更有效果,这是我们说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因素。更不用说从2017年开始,科技部包括火炬中心已经完全要求各地在建立这种成果转化的示范区,那成果转化示范区是做什么的呢?其实就是让在示范区内的企业、高校、大学可以先行先试,用一些新的模式、新的理念、新的做法,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外面的公司做一个技术转移。

第一步肯定是政策的红利支持。支撑这个政策红利的是什么呢?我们国家其实在三个方面已经在世界第一位,大家觉得可能美国的科研实力比较强,其实中国的科研支出包括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的量在全球来说基本上是第一的,这些数据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座的企业往往如果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话,它会要求你的科研投入占比,应该是占到5%,那像京东这样的大企业,可能一年的收入如果是5%来算的话,也是非常不得了的一个数字,所以其实大企业对于科研凑如是非常大的,每年大量是投入到科研经费里的,这个不用多说了。

那创新成果呢?看一下2016年的数据,2016年的技术合同的成交额达到了11000亿元,已经过了万亿,所以这个市场是非常大的,光创新成果的交易量现在已经是1万亿了,这个市场现在是1万亿,当然很多没有进行统计口的统计。

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更不用说了,现在海归已经不是正面的名词了,五年前说海归可能还是一个比较高大上的词,现在大家可能身边的朋友很多都是在欧美发达国家留学的,他已经学习了国外的这些先进知识跟国外的创新体系是接轨的,所以他们回来以后是有大量的创新人才涌入的,所以现在其实不是人才匮乏,是这种适应新一代、新时代模式的人才是匮乏的。

看另外一个数据,中国的留学生,2016年已经达到了43万人,这个已经创历史新高了,还有一个数据就是中国大陆工作的外国人,2016年已经90余万人了,2017年130多万人,这个数量非常庞大,所以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已经是位居世界第一的。

我们再来看,为什么说技术转移红利时代正在形成?中国过去十年已经培养了6千万大学毕业生和450万研究生,人才的储备非常雄厚,30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包括863、973计划,包括千人计划、百人计划,所以中国现在的科研人才投入,包括国家的政策引导,现在我们说已经是厚积薄发,现在是厚积了,马上到了一个临界点,我们认为2018年是薄发的一年,那为什么现在反思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好,刚才看了由总的统计,前7位的科技公司,当然腾讯和阿里也是排在前7的,但是再往后看中国的创新能力是比美国差一些的,包括像特斯拉、优步这些企业市值是非常高的,中国企业再往后它的市值和美国就显而易见了。

说了这么多,中国有它的优势,但是在技术转移上又有它的劣势,劣势是什么呢?劣势我们说就是模式,模式不够创新,那我们提出了一个“一二一”的布局,这次也是跟西安政府我们一起在探讨的模式,一定要有一个国际技术转移的体系,首先要有一个良性循环,让国际的技术、中国的技术有一个良性的可以转移的一个模式;同时要有平台,因为硬科技作为西安的名片,在西安做智能制造硬科技的比拼平台,同时做一个国际科学家的试做平台,然后在西安做一个技术转移中心,放在西安,这样会更好的促进技术转移,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讲了。

现在的技术转移体系,往往技术和成果是两张皮,研发的技术跟现实的市场不对接,那我们做一个平台,把所有的技术放在我平台上做比拼,比如刚才无人机,无人机行业比如说大疆,比如说京东,咱们有无人机,咱们可以设定一个比拼平台,看看到底谁的技术好,谁的无人机技术更过硬,有这样的平台,其它企业采购技术服务的时候就显而易见可以把技术和产品连在一起,这个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也可以有机结合,这个我们说是第一个平台,要有一个硬科技的比拼平台,把技术和产品结合在一起。

第二个要有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不光要有技术,还需要有一个可以把技术变成现实的场所,这个是技术转移很关键的一环,现在科学家在大学和科研院所,研究的技术缺了一个小试和中试环节,没法把他的技术再进一步做一个研发,所以我们觉得要有一个技术转移的试作平台。

创新中心就不说了,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研究了3年的技术,刚研究出来发现已经落后了,这个是我们现在科研成果最大的一个弊病或者说短板。

最后国际要有一个技术转移的中心。把技术成果的展示,科研成果的云数据库,科技应用的展示以及技术的认证,然后技术批评的数据,技术服务、技术论坛,包括商务的一些合作放在这个技术转移中心里面,把整个技术转移做成一个产业,这个是我们觉得未来中国技术转移的一个真正的模式和创新,而不是简单的只是说拿技术到市场去卖,这样直接卖的效果是比较差的,所以我们觉得这几个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还有一点时间我简单介绍一下科学英雄在北京做了什么样的工作,我是帮助北京的这种科技部门,做了一个互联网+的技术转移平台,把北京的科研院所大学的技术数据打包放在我们的平台上,通过共享的模式公布给需要技术的企业,那我们不是说简单的去做一个技术的中介买卖技术,而是我们用一个共享的模式,你先用,这种先进的技术你用,用完了以后产生的收益分成的形式再反馈给大学和院所,这个模式已经现在试点了两年了,这样才能使大学、院所的技术和市场更好的对接,我们称之为技术共享模式。

这是我们现在技术平台上面一些,已经使用过我们技术分享模式的一些企业,大家知道一些知名的企业都在我们平台上在共享我们的技术。

我们的定位是把技术转移与技术金融普惠化、场景化,不是简单买卖技术,而是为技术找应用场景,把高校、大学、研发机构的技术和现在市场上商业化上比较有名的企业做对接,让他们之间做技术转移,这是我们现在做的事情。

这是我们的使命和愿景,第一步我们做一个技术转移的国际平台体系,现在已经搭建好了,第二步我们把技术价值认定和评估用市场化的方式众包化、市场化,用AI的手段最后给这个技术找一个定价,这个是最关键的,现在最难的一点是技术的定价问题,第三步我们才是把技术转移的体系做成国际的产业化,把刚才说的三个中心最后变成实际的一个效果。这个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一项事情,今天有幸在西安和大家分享我们做的事情,未来我们会落地西安,服务西安当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同时也服务西安当地的企业,今天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相关领域
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