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微邓中翰:“换”道超车,打破我国“缺芯”瓶颈

2018年03月29日,由新智元举办的“2018新智元产业跃迁AI技术峰会”在北京泰富酒店召开,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诺奖评委等中外嘉宾齐聚,共同聚焦城市升级和产业跃迁,探讨AI加速与产业融合的路径与实例,推动中国社会依托人工智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新智元启动“新智元AI+产业生态平台”。该平台是由第三方机构发起的、聚焦AI+产业的合作、开放和共享的平台,也是新智元搭建的人工智能技术分享共同服务平台。

 

邓中翰,邓中翰,中星微电子,芯片,人工智能

【邓中翰现场演讲要点】

一、从全球半导体现状看中国行业地位

从宏观角度来看,全球半导体产业规模在1994年、2000年、2010年的规模分别为1000亿美元、2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到2015年更是达到了3363亿美元。全球半导体产业规模增速最快的时期是1976年到上世纪末,符合增长率达到17%;而在2000年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从2001年到2009年,其复合增长率为9%;从2010年到2017年,复合增长率仅为2.37%。

发展半导体行业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要求,更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利推动。近年来,半导体产业不断翻新,却能够保证产品价格的稳定以及功能的提升,这才促进了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及AI时代的到来和发展。需求频频增加的手机、平板、智能音箱以及云端服务器等等,无一不需要半导体产业的支撑。

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国每年进口需求最大的物资,不是石油和天然气,而是芯片。在时下火热的中美贸易大战讨论中,便有一条是围绕中国如何平衡芯片贸易利差而展开的。2017年,我国进口芯片3770亿块,同比增长10%;进口额为2601.4亿美元,同比增长14.6%。2017年的芯片出口数量为2000亿,出口额为668.8亿美元,同比增加9.8%。

在经济国际化趋势中,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还未真正取得胜利,如何将半导体推向更大规模的产业?如何减少我国半导体的贸易利差,同时真正打造出中国自主研发的芯片?如何为我国信息化产业走向智能化做出良好的产业基础?这些都是从业者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二、弯道超车,机不可失

不可否认的是,益于我国近年来在半导体行业政策、投资以及环境等等因素的利好变化,中国半导体制造与出口数量仍旧是上升趋势。自1976年以来,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趋于稳定,摩尔定律依旧存在。对于中国来说,这是我国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

长期以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一直受到西方在先进制造装备、材料和工艺引进等方面的种种限制,高端芯片主要依赖进口;

人工智能技术被视为是新一轮船业革命的推动力,而芯片则是人工智能产品的关键部件。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创新推动品质,也能使我国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互联网用户众多,海量大数据为中国发展人工智能提供了优势。

“目前,中国是AI芯片投资创业的热点市场,我们应该保持这股趋势,不断通过弯道超车,甚至在‘无人地带’领域换道超车,实现AI芯片发展。”邓院士说。

在政府方面,除了大家都了解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仪式致辞中指出:“要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的国际化合作”;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国家要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的研发和转化”。

此外,中国工程院还在2017年年初提出了AI 2.0理念。AI 2.0是指在大数据时代、泛在网时代的人工智能技术,是数据驱动与知识驱动互相结合的人工智能技术,可分为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和自主智能五个方向。

三、难点与挑战

邓中翰在演讲的最后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和芯片行业面临的难点与挑战:

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当前最重要的挑战来自于算法理论:如何跨越认知的鸿沟?如何不依靠人类的房主而自主学习?如何像人类一样做计划,设立目标去完成一系列的事?如何模拟环境?

对于芯片,其挑战在于如何同时处理规则驱动的传统人工智能以及数据驱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如何提高运算性能?如何降低功耗?谷歌增加集成度?如何减小芯片尺寸?如何节省软件开发时间?如何在摩尔定律时代继续提升性能功耗比?

相关领域
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