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领域 > 中医 领域
 
扶经汤(中医方剂)
扶经汤,中医方剂名。出自《竹林女科证治》卷一。具有滋补肝肾,健脾固冲之功效。主治
足精丸(中医方剂)
足精丸,中药方剂名。出自《史载之方》卷下。主治肝肾气虚,外应目不荣者。好熟干地黄
艾附汤(中医方剂名)
艾附汤,中医方剂名。方源《中国妇产方药全书 》。为剂,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温中之功
断红丸(中医方剂)
断红丸,中医方剂名。出自《济生》卷八。具有补肾之功效。主治肠虚,脏腑久虚而肠风痔
导水丸(中医方剂)
导水丸,中医方剂名。出自《杨氏家藏方》卷十。具有行气消滞,逐水消肿之功效。主治气
八珍汤(中医方剂)
八珍汤,中医方剂名,别名八珍散。为补益剂,具有益气补血之功效。主治气血两虚证。面
催生饮(中医方剂名)
催生饮,中医方剂名。出自《万病回春》卷六。具有理气活血,催生下胎之功效。主治难产
鳖甲饮(中医方剂名)
鳖甲饮,中医方剂名。出自《麻科活人》卷四。具有清凉,健脾,开胃之功效。主治麻后成
存命汤(中医方剂名)
存命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千家妙方》卷下。具有祛风定痉之功效。主治破伤风初期。风
吴采南(佛山儿科中医)
吴采南(1886-1952)顺德庄溪乡人,世居佛山,佛山著名儿科中医。他继承父志
封赞化(中医)
封赞化 (1868~1938),号北极,耀县楼村乡下楼村人。少聪颖,好读书,10
天乌散(中医方剂)
天乌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幼幼新书》卷十一引《灵苑方》。主治一切风及久患痫病。腊
王世公(中医)
王世公,礼泉县城关镇柴市巷人,农家出身,幼年读书兼务农。1927年,就读于本县单
灸痨穴(中医穴位)
灸痨穴,中医穴位之一,位于背部,以中趾足尖经足心至腘窝横纹之长为度,自鼻尖沿正中
蛤蚧汤(中医方剂)
蛤蚧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六十六。具有益肺补气,清热止咳之功效。主治
导滞丸(中医方剂)
导滞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御药院方》卷三。具有和中顺气,消谷嗜食,逐饮渗湿之功效
清胃散(中医方剂名)
清胃散,中医方剂名。为清热剂,具有清脏腑热,清胃凉血之功效。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
解悬汤(中医方剂)
解悬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林纂要探源》卷十。具有补血荣筋的功效。主治产后去血过
一贯煎(中医方剂名)
一贯煎,中医方剂名。为补益剂,具有滋阴疏肝之功效。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
垂柳汤(中医方剂名)
垂柳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十四。具有祛风散热,燥湿止痒之功
郭焕章(河南籍中医)
郭焕章(1927-),男,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村人。中医骨伤科专业,擅长辨证施
除湿饮(中医方剂名)
除湿饮,中医方剂名。出自《揣摩有得集》。具有祛风清热,除湿止痒之功效。主治风邪湿
导饮丸(中医方剂)
导饮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儒门事亲》卷十二。主治一切冷食不消,宿酒不散;伤寒身热
白涩病(中医病名)
白涩症,中医病名。是因阴虚津亏,目失濡养所致。以自觉两眼干涩不爽,但无红肿为主要
五皮散(中医方剂名)
五皮散,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利水消肿,理气健脾之功效。主治脾虚湿盛,气滞水
赖少魂(原广东省中医公会理事长)
赖少魂(1905-1971)字涵生,广东大埔人。生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导赤丸(中医方剂)
导赤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具有排脓,
九仙散(中医方剂)
九仙散,中医方剂名。为固涩剂,具有敛肺止咳,益气养阴之功效。主治久咳肺虚证。咳嗽
莽草丸(中医方剂)
莽草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主治风,皮肤搔痒如虫行,头目旋闷
开结丸(中医方剂)
开结丸,中医方剂名。出自《集验良方》卷二。主治感冒,浑身发热,头疼足痠,胸中饱闷
茵芋散(中医方剂名)
茵芋散是中医方剂。主治偏风,积年不瘥,手脚枯细,口面歪斜,精神不守,言语倒错。茵
张功葵(中医)
张功葵,1896年10月出生,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南乡人。张功葵,1896年
三棱散(中医方剂)
三棱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汉药神效方》。主治妇人经水时腹痛甚,数年不愈;及产后瘀
接骨丸(中医方剂)
接骨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治法与方剂》。具有接骨续筋之功效。主治筋骨损伤后,
来复汤(中医方剂)
来复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具有固涩止汗,益气敛阴之功效。主
昆仑丸(中医方剂)
昆仑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何氏济生论》卷六。具有内消疝气之功效。主治疝气。橘核(
槐枝煎(中医方剂)
槐枝煎,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一一七。主治口疮。槐枝(二三月采好者,锉)
黑白饮(中医方剂)
黑白饮,中医方剂名。出自《活幼心书》卷下。具有治小儿急惊,壮热发搐,及脐风气实之
覆蚕丸(中医方剂)
覆蚕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二。主治小儿诸疳、泻痢、惊风等疾
撒速汤(中医方剂名)
药物组成羊肉2脚子,羊头蹄1付,草果4个,官桂3两,生姜半斤,哈昔泥(如回回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