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low-level equilibrium trap),经济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发展的内部要素〕-资本积累-资本形成,在人均收入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持续缺乏而导致国家经济增长缓慢的现象。提出与内容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教授R.R.纳尔逊(Richard R.Nelson,1930~ )于1956年提出。纳尔逊指出,很多欠发达国家之所以难以实现有效的经济增长,是因为国民储蓄和投资率都很低。在这些国家中,当人均收入高于最小生计水平时,人口首先会得到增长,而人口增长又反过来拉低人均收入,从而使其人均收入回落到最小生计水平,此时,国家将难以形成有效的储蓄,也就无从谈到有效的投资,这样,经济发展就被限制在一种低水平的状态。该理论可以形象地被描述为“因为穷所以生,因为生所以穷”这种循环的怪圈。纳尔逊强调:在很多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当人口增长率大于国民收入的增长率时,任何微小的人均收入增长,将不能导致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长。人均收入还是会回落到原先的低均衡水平。只有当人均收入的增长发生不连续跳变时,人均收入的增长率才能大于人口的增长率,从而跳出低水平均衡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