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田灌溉与排水(irrigation and drainage in China),工学-水利工程-农田水利,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侧,受季风气候的强烈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自古以来洪涝干旱成为阻碍农业稳定持续发展的主要灾害,因此,大力发展灌溉与排水事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发展历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灌溉与排水事业的兴衰与农业生产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早在夏商时期就有在井田中布置沟渠,进行灌溉排水的设施。西周时在关中地区已经有较多的小型灌溉渠道。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灌溉排水事业也相应有了较大发展,著名的引漳十二渠,芍陂、都江堰等大型灌溉工程都是在这个时期兴建的。在秦汉、唐宋、明清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灌溉与排水事业又经历了3次较大发展。到1949年全国灌溉面积达到1600万公顷,约占当时耕地面积的16%,提水工具主要是用于浅井汲水的人畜力水车和用于水稻田的龙骨水车。当时全国机械排灌动力约7.1万千瓦,排灌面积20多万公顷,大部分集中在江苏太湖和里下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