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窟檐修建技术(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grotto temple eaves),历史学-文物-文物保护工程与技术-文物保护技术,窟檐指建造在石窟寺外部与洞窟岩壁相接的木结构或其他结构形似屋檐的建筑。历史上窟檐的建造使石窟寺正立面呈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形象,表现了石窟寺中国化的特征。窟檐与洞窟共同构筑了石窟寺的宗教建筑空间,为僧侣信众提供了宗教礼仪空间和适宜瞻仰佛像的视角。窟檐的存在使洞窟内的造像、壁画免于暴露在风雨侵蚀和阳光直射之下,并控制了洞窟内部的微环境变化幅度,对石窟寺内文物的长久留存起到了积极作用。窟檐通常伴随着石窟寺的开凿而兴建,但由于大部分窟檐为木结构,又直接暴露于外环境,耐久性差于石质洞窟,常常损毁,又不断重建。比如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始建于初唐时期,历经多次重建,现存结构建于20世纪初。1949年以来,窟檐作为石窟寺的保护性设施而建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