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强迫储蓄理论亦译作强制储蓄理论。关于信用膨胀条件下消费与储蓄行为的一种理论。1930年,奥地利经济学家F·哈耶克在《物价与生产》一书中,把强迫储蓄现象同庞巴维克的迂回生产理论相结合,创立了强迫储蓄理论,并把它用于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谓迂回生产是指先用原始的生产资料生产出中间产品,然后再由中间产品生产出消费品的间接性生产。哈耶克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是迂回生产。迂回生产由原始生产资料的投入,中间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品的生产等阶段组成。中间产品是指介于原始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两者之间的生产资料。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中间产品的生产阶段与消费品的生产阶段的相互比例关系叫生产结构。经济发展与经济波动的实质是生产结构的变更。经济发展为生产阶段的增多,经济波动为生产阶段的伸缩变化,经济危机为生产阶段的骤然减少,而生产阶段的变化又起因于储蓄来源性质。F·哈耶克把储蓄按性质分为自愿储蓄和强迫储蓄。所谓自愿储蓄是指人们自愿节约,将所获收入中的未消费部分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行为。哈耶克认为,如果自愿储蓄行为未发生以前,经济是处于均衡状态,即以货币计算的消费品与中间产品的协调比例关系是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