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状态弹塑性模型是指建立在临界状态边界面概念上的模型。英国剑桥大学罗斯科等于1958~1963年在正常固结土和弱超固结土的三轴剪切试验的基础上,发展了伦杜列克在1937年提出的饱和粘土有效应力和孔隙比成关系的概念,提出了在应力空间存在一完全状态边界面。土的应力状态不可能超越这个面。该边界面又称为临界状态边界面。完全状态边界面主要由罗斯科面和伏尔斯莱夫面组成。剑桥模型,修正剑桥模型,以及在剑桥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他模型均属于临界状态弹塑性模型。应力历史是指历史上所受的应力和所处的应力状态。应力历史对当前土的强度和应力应变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当历史上所受到的应力大于当前的应力水平时,使土具有超固结特性,表现为硬化、软化、剪缩、剪胀等性质。常规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假设屈服面内部是一个弹性域,无论应力如何改变,在屈服面内只产生弹性变形,故它只能描述应力方向指向屈服面外时的塑性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