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二类传染病,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是I型牛疱疹病毒(BHV-1)引起的一种牛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呼吸道为主,伴有结膜炎、流产、乳腺炎,有时诱发小牛脑炎等。急性IBRV(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呼吸道感染还可以继发细菌性肺炎。此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乳牛的产奶量、公牛的繁殖力及役用牛的使役力均有较大影响。20世纪50年代初,以传染性鼻气管炎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最先见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育肥牛群,随后相继出现于洛杉矶和加利福尼亚等地,并命名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简称IBR)。Madin等于1956年首次从患牛分离到病毒后,一些研究者相继从病牛的结膜(1961)、外阴(1959)、大脑(1962)和流产胎儿(1964)中分离出病毒。Huck于1964年确认牛鼻气管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