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花腐病是由球腔菌属的真菌侵染引起的,别名:疫病。病菌早期侵染花芽,使其不能生长,变黑枯萎,如侵染较晚,则形成半边开放的畸形花,从基部到顶端,花朵呈浅褐色枯萎。花腐病病菌对叶片和茎干也可造成危害,引起时枯和茎部溃疡。花腐病菌在被害植株上越冬,第2年温湿度适合时借助气流传播。栽培地上病株及其翩体遗留得多,易发病。从品种看,中、小型花品种发病较多。该病主要为害菊花,分布广泛。花腐病主要为害花芽和花瓣,也为害叶片、叶柄及茎部。花芽染病变成深褐色至黑色,随之腐烂,腐烂斑沿花梗扩展造成花芽脱落。花瓣早期染病一侧受侵染,造成花冠畸形,花瓣变为褐色或棕褐色。花梗染病变黑软化,造成花冠下垂。叶片染病生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