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居住面积密度(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area density),工学-人居环境科学. 城乡规划学-城乡空间规划-住房与社区规划-住房规划技术标准,居住区、居住小区或住宅组团内全部住宅可供居住的总面积(卧室、起居室、餐厅)与用地总面积之比(米2/公顷)。住宅居住面积密度反映每公顷居住面积数量,根据人均居住面积指标可计算出人口密度。具体计算公式为: 住宅居住面积密度是表示住宅群用地是否经济的指标之一,该指标与住宅层数、平面系数、层高、房屋间距、房屋排列方式等有关。为全面地反映住宅布置、平面设计和用地之间的关系,一般将住宅建筑净密度和住宅居住面积密度两个指标同时使用,相互校核。影响住宅居住面积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建筑的层数。建筑层数增加时,住宅居住面积密度相应增大,有利于节约土地和道路、管线费用。此外,合理加大住宅深度和长度也是提高住宅居住面积密度和降低造价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当住宅深度和长度适当加大时,居住面积密度会相应提高,造价也随之降低。但深度加大之后,每户所占正立面的长度随之减少,往往给住户的平面设计造成诸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