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胶体表面化学(soil colloid surface chemistry),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壤学-土壤化学-土壤化学过程-土壤胶体-土壤胶体表面化学性质,研究土壤胶体分散体系的性质和表面现象的学科。又称土壤胶体界面化学。土壤胶体属于高分散度的多相体系,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因而界面相的物理化学性质与过程对整个土壤体系的性质与过程起到主导作用。英国土壤学家D.J.格林兰[注]将土壤界面化学与土壤学之间的关系比着生物化学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那样密切。人类对土壤界面化学的研究大约可追溯至19世纪30年代,荷兰人J.M.V.贝梅伦[注]首先报道了土壤中溶质在土壤胶体界面上的等温吸附,提出了第一个等温吸附方程,并认为溶质在土壤胶体表面上的吸附强度与土壤中所含的硅酸盐胶体、氧化物胶体和腐殖质胶体密切相关。土壤胶体界面化学的另一个标志性发展约在19世纪70年代,R.甘斯[注]提出了土壤中的离子交换反应可用质量作用系数来描述(即条件平衡常数)。当化学热力学中的活度概念提出后,质量作用系数被进一步用于土壤中离子交换平衡常数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