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佛教文学(Buddhist Literature of Sri Lanka),文学-外国文学-希伯来-以色列及其他亚洲文学-僧伽罗文学,随着佛教在斯里兰卡的发展而形成的文学作品。根据南传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3世纪,印度阿育王之子摩哂陀长老来到斯里兰卡弘传佛法,兰卡国王天爱帝须欣然皈依。不久,摩哂陀的妹妹僧伽密多又来此传授比丘尼戒律,很快,斯里兰卡就成了一个佛教兴盛的国家,佛教文学也迅速发展起来。斯里兰卡佛教文学的书写语言主要是巴利语和僧伽罗语,公元10世纪之前的斯里兰卡佛教文学多为巴利语作品,10~18世纪为僧伽罗语作品。公元10世纪前,斯里兰卡最主要的巴利语文学著作是《岛史》(4世纪)、《大史》(6世纪)、《小史》(12世纪起开始不断修编)和《千篇故事集》(5世纪以后)。《小史》也被视为《大史》的续篇,笼统来讲,《小史》可包括在《大史》之内。公元14世纪初,吠提诃长老对《千篇故事集》进行了修改加工,并增加了一些内容,更名为《趣事河》,语言仍是巴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