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顺序分类法(comprehensive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CSCS),农学-草业科学-﹝草地资源与管理﹞-草地分类-中国草地分类法-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草地类型分类方法。全称气候—土地—植物综合顺序分类法。沿革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于1956年由任继周提出。1965年,任继周等对该分类体系进行了改进,以0℃·日以上积温及全年降水量作为参数,提出湿润度指数()模型:,式中为全年降水量,毫米;为0℃·日以上积温。对指标的选取和公式确定的理论依据进行了详细说明,并给出了类的划分标准和命名方法。热量级分为8级,湿润度分为6级,水热组合共划分出48类。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又经过数次修改和完善。1980年,任继周等提出可以根据相同的热量或相同的湿润度组合为不同的系列,也可按生物气候的近似性及使用上的方便组合为不同的类组,如冷荒漠草地类组、热荒漠草地类组、半荒漠草地类组、斯太普类组、萨王纳类组、温带湿润草地类组、温带森林草地类组、亚热带森林草地类组、热带森林草地类组、冻原高山草地类组等。1995年,胡自治等对CSCS进行了较大的改进。